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流北泉板凳龙造型

小编

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的流北泉板凳龙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艺术特征的传统舞蹈艺术。以下将详细介绍其历史背景、艺术特征、传承与保护以及社会影响。

起源与发展

起源:北泉板凳龙起源于清朝末年,最初由北泉村的村民以板凳代替龙具,模仿大人玩龙的形式进行表演。据传,最初只有三根板凳,分别代表龙头、龙身和龙尾,由三人共举。

发展:经过几代人的挖掘、整理和加工,板凳龙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复杂且富有表现力的舞蹈艺术。角色增加到逗宝人,规模增加到数条乃至十数条板凳的大型组合,动作也增加到数十个花头套路。

地理与人文环境

地理位置:北泉村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东部,紧邻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文化背景:澄江镇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人文繁盛的地方,曾是嘉陵江、涪江、粱江商船前往长江的必经之地。

表演形式

道具与角色:板凳龙由龙头、龙身、龙尾和龙宝组成,表演者需使用长条板凳进行表演。逗宝人负责用藤条编制的“龙珠”引导板凳龙有节奏地行进,并指挥乐队。

动作与套路:表演动作包括“套翻身”、“两边侧”、大小板凳花、踏龙背、上天梯、龙缠身、群龙抢宝等数十个花头套路。逗宝人的动作有滚宝、抛宝、亮宝、藏宝、舞宝等。

音乐与伴奏

音乐伴奏:音乐伴奏由大鼓、镲、锣、马锣、唢呐、钹等乐器组成,并套以川剧锣鼓曲牌进行伴奏。

节奏与变化:音乐和表演动作会根据表演场景和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表演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传承情况

传承人:北泉板凳龙已有七代传承人,第五代传承人王文祥和第六代传承人龙天真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体系:北泉村将板凳龙引入校园,澄江小学组建了少年传承人“千人板凳龙队伍”,形成了“家家有板凳、户户可玩龙”的盛况。

保护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北泉板凳龙被列入重庆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得到了和相关部门的保护和支持。

传承危机:由于活动阵地逐渐缩小,传承链出现断裂,缺乏系统的、有组织的传艺和培训,北泉板凳龙面临传承危机。

文化传承

社区参与:板凳龙表演不仅是节日庆典的表演项目,也是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吸引了大量村民参与。

教育意义:通过将板凳龙引入校园,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社会认可

奖项与荣誉:北泉板凳龙多次参加区、市赛演并获奖,不仅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省卷》,还上了中央电视节目向全国展播。

旅游推广:北泉板凳龙作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北泉板凳龙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艺术特征的传统舞蹈艺术,通过不断的传承和创新,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尽管面临传承危机,但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北泉板凳龙有望继续发扬光大,成为中华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的流北泉板凳龙,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活动,其起源与村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以下是关于北泉板凳龙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的详细信息:

历史渊源

起源时间:北泉板凳龙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

起源原因:最初,板凳龙由北泉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发展而来。村民们利用家家户户都有的板凳,模仿劳动过程中的播种和收割以及丰收的喜庆情形进行表演。

发展过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北泉板凳龙形成的萌芽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板凳龙进入繁荣发展期,村民的劳动热情高涨,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争相参加板凳龙舞。改革开放后,板凳龙舞重新登上舞台,并在道具设计、舞龙动作、逗宝动作等方面进一步创新。

文化背景

文化内涵:板凳龙象征着吉祥、欢乐和幸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村里节日庆典的表演项目,也是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艺术特色:北泉板凳龙以其形态巧妙鲜活、表演形式多姿多彩而著称,具有乡土本色。板凳龙的制作工艺精湛,表演时需要多人协作,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传承与创新:板凳龙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如今的复杂表演,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板凳龙也面临着传承危机,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和保护。

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流北泉板凳龙的制作工艺和流程如下:

一、材料准备

板凳:选择轻便的长条板凳,方便表演者操作。

竹篾:用于制作龙头、龙身、龙尾的骨架。

红绸:用于装饰板凳,象征龙鳞。

金铂纸:用于缠绕装饰竹篾,增加美观。

小铜铃:系在龙宝上,增加声音效果。

二、制作工艺

1. 制作骨架:用竹篾在长条木板上扎成龙头、龙身、龙尾的框架,再用细铁丝捆绑加固。

2. 装饰板凳:用红绸缠裹木板凳,头系一朵大红袍花,龙身用金铂纸装饰,增加视觉效果。

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流北泉板凳龙造型

3. 制作龙宝:用竹篾扎制直径约9厘米的22个小圈,绑扎成球状,外用红布条和金铂纸装饰,系上小铜铃。

三、组装流程

1. 连接板凳:将装饰好的板凳通过木棍连接起来,形成龙身。

2. 安装龙宝:在龙身适当位置安装龙宝,作为引导。

3. 检查调试:检查板凳龙的牢固度和灵活性,确保表演时安全可靠。

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的北泉板凳龙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传统舞蹈艺术,其传承方式和保护措施如下:

传承方式

家族传承:北泉板凳龙主要通过家族和村落内部的世代相传,许多村民从小就参与到板凳龙的学习和表演中,这种传承方式确保了技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文化活动:板凳龙作为北泉村节日庆典和重要文化活动的一部分,通过不断的表演和展示,增强了村民对这一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保护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2006年,北泉板凳龙被列入重庆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这一认定不仅提升了板凳龙的文化地位,也为后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传承人培养:通过组织培训和拜师学艺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板凳龙传承人,确保了技艺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