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样结婚的 古代女子结婚的过程

小编

古代女子的结婚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礼仪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仪式。以下将从古代女子结婚的过程、婚前准备、婚礼中的父母角色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六礼

纳采: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带上礼物如大雁,表示求婚的意愿。女方同意后,男方正式向女方纳“采择之礼”。

问名:男方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和姓名,以便进行八字合婚。女方将信息写在红纸上交给男方。

纳吉:男方将双方的生辰八字进行占卜,若相合则通知女方,准备结婚后续礼仪。

纳征:男方正式向女方送聘礼,聘礼的多少和种类因地区和家庭背景而异。

请期:男方选择吉日,通过媒人告知女方,商定结婚日期。

亲迎:婚礼当天,新郎亲自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完成最后的婚礼仪式。

婚前准备

铺房:女方在婚前一日派人到男方家与男方共同铺设房屋,准备婚床和物品。

开脸:女子出嫁前进行开脸,即用线绞去脸上的汗毛,象征着洗去旧妆,迎接新生活。

戴绒花:新娘出嫁时头上会戴上一朵绒花,寓意荣华富贵。

坐花轿:新娘乘坐装饰华丽的花轿前往新郎家,花轿通常由四人或八人抬着。

婚礼当天流程

迎亲:新郎带着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经过堵门、求婚、敬茶等环节,最终将新娘接回。

拜堂:到达新郎家后,新娘和新郎一起拜天地、拜高堂(父母),夫妻对拜,完成婚礼的主要仪式。

送入洞房:拜堂结束后,新人进入洞房,进行一些象征性的仪式,如喝合卺酒、撒帐等。

嫁妆

压箱底物件:新娘出嫁时,娘家会准备一些特殊的压箱底物件,如白丝帕和春宫图,以证明女子的贞洁。

其他嫁妆:嫁妆包括新娘婚后生活所需的各类物品,如家具、生活用品、金银首饰等,显示女方家族的经济实力和对女儿的重视。

服饰

凤冠霞帔:新娘出嫁时通常会穿戴凤冠霞帔,象征吉祥富贵。

红盖头:新娘头上会盖上红盖头,直到新郎揭开,象征着纯洁与神秘。

父母的决定权

父母之命:在古代,婚姻大多由父母包办,父母的意见和决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主婚人:婚礼的主持人通常由父母担任,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父母的意愿直接影响婚姻的成败。

父母的责任

婚前准备:父母负责为女儿准备嫁妆,确保女儿出嫁后有足够的生活保障。

婚礼当天:父母会在婚礼上担任重要角色,协助安排婚礼的各项事宜,确保婚礼顺利进行。

古代女子的结婚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礼仪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仪式。从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到亲迎,每一步都充满了对婚姻的尊重和祝福。婚前准备包括铺房、开脸、戴绒花等,新娘的嫁妆和服饰也体现了娘家的经济实力和对女儿的重视。父母在婚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决定权和责任贯穿整个婚礼过程。

古代结婚有许多禁忌,这些禁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观念和人们对婚姻的重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结婚禁忌:

古代结婚禁忌

同姓不婚: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认为同姓结婚会导致后代不健康或智力低下。

出嫁时间禁忌:避免在农历六月、三月和七月结婚,因为这些月份被认为不吉利。

新娘禁忌:新娘在结婚当天所穿的所有礼服都应是全新的,避免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安床禁忌: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要找未成年的男童同睡。

婚礼中事物禁忌:新娘忌吃喜饼,忌二次上香,因为这些行为被认为不吉利。

其他禁忌:包括忌说“再见”、忌孕妇送亲、忌蜜月里新娘串门等。

婚礼流程

六礼:古代婚礼遵循“六礼”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婚礼仪式:包括跨火盆、踩红毯、喝交杯酒等,寓意新人未来的幸福和美满。

这些禁忌和流程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婚姻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信仰。虽然现代社会的婚姻观念和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些传统仍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影响。

古代女子结婚的年龄因朝代而异,通常在13至20岁之间。以下是不同朝代女子结婚年龄的具体情况:

古代是怎样结婚的 古代女子结婚的过程

周朝

女子结婚年龄:20岁。

秦朝

女子结婚年龄:15岁。

汉朝

女子结婚年龄:一般在13至16岁之间。

唐朝

女子结婚年龄:法律规定为15岁以上,实际多在13至17岁之间。

宋朝

女子结婚年龄:法律规定为13岁以上,实际多在15岁左右。

明清时期

女子结婚年龄:法律规定为14岁以上,实际多在16岁左右。

古代女子结婚年龄普遍较早,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观念、人口政策、经济因素以及医疗条件所决定的。

古代婚姻制度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基本原则、结婚条件和程序、离婚制度等方面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道德和法律规定。以下是对古代婚姻制度的详细概述:

古代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夫一妻制:古代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允许纳妾,即一个男性可以有多个妾,而妻子只有一个。

同姓不婚:禁止同姓之间通婚,认为同姓婚配不利于后代繁衍,且可能混淆血缘关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必须由父母同意,并通过媒人介绍,这是婚姻合法有效的必要条件。

结婚的条件和程序

适婚年龄:古代对结婚年龄有明确规定,如西周时期男性三十岁,女性二十岁。

结婚程序:古代婚姻需遵循“六礼”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离婚制度

出妻制度:男子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妻,称为“七出”,包括不顺父母、无子、淫佚等。

三不去:即使符合“七出”条件,丈夫也不能休妻的三种情况,如妻子无娘家可归、与丈夫共守孝三年等。

和离制度:夫妻双方自愿协议离婚,但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很难真正实现离婚。

义绝制度:因夫妻或双方亲属间的犯罪行为导致夫妻关系解除,具有强制性。

婚姻制度的特点

宗族性:婚姻制度与封建宗法制紧密相关,强调嫡庶之分和尊卑秩序。

礼仪性:婚姻关系的成立和解除都需遵循严格的礼仪程序,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婚姻的重视。

古代婚姻制度不仅是对个体婚姻的规范,更是对整个社会秩序和道德的维护。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制度逐渐被更加平等和自由的现代婚姻制度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