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教师节邮票不仅是邮政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尊敬。以下将详细介绍我国历史上的教师节邮票及其发行背景。
早期设立
1931年设立教师节:由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发起,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但未得到国民承认。
1939年设立教师节:国民决定以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因抗战未能广泛推行。
新中国成立后
1947年发行首套教师节邮票:中华民国邮政发行首套《教师节》纪念邮票,共4枚,图案内容与孔子有关。
1951年取消教师节: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商定以5月1日国际劳动节作为教师节,但执行不理想。
1985年正式设立教师节: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议案,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邮电部发行J131《教师节》纪念邮票。
1947年首套邮票
发行时间:1947年8月27日
邮票内容:孔子像、杏坛、孔子墓、孔府中大成殿
设计特点:采用雕刻版印刷,图案精美,表达了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1986年教师节邮票
发行时间:1986年9月10日
邮票内容:黑板、讲台和一束鲜花
设计特点:简洁的构图,表达了教师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全国对教师的尊敬。
2014年教师节邮票
发行时间:2014年9月10日
邮票内容:“放飞希望”和“师恩难忘”
设计特点:采用比喻手法,第一枚邮票以热气球和粉笔画结合,第二枚以树干和笑脸象征教师的辛勤付出。
2014年邮票设计
设计者:曹国伟
设计元素:黑板、粉笔、书本、眼镜等,象征教师的教学环境
发行数量:5990.69万枚
2024年邮票设计
设计者:曹国伟
设计元素:放飞希望和师恩难忘,分别用热气球和树干象征教师的希望和学生的成就
发行数量:暂未公布,但预计与往年类似
我国历史上的教师节邮票不仅记录了教师节的设立和发展,也展示了社会对教育和教师的重视。通过这些邮票,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现代教师节邮票的设计继续传承这一传统,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图案,表达了对教师的崇高敬意。
我国教师节邮票的发行时间如下:
1. 1947年8月27日:中华邮政发行了我国历史上首套《教师节》纪念邮票一套4枚,图案内容分别为孔子像、杏坛、孔子墓和大成殿。其中第1图如期发售,其余3图则至10月17日才发行。
2. 1986年9月10日:邮电部发行了J131《教师节》纪念邮票一套1枚,这是新中国第一套专门纪念教师节的邮票。邮票图案由黑板、讲台和一束鲜花组成,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3. 2014年9月10日:中国邮政发行了2014-19《教师节》纪念邮票一套2枚,名称分别为“放飞希望”和“师恩难忘”。这套邮票在第30个教师节发行,图案分别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画面和教师的辛勤劳动换来的丰硕成果。
我国教师节邮票的设计者包括以下几位:
1. 张磊:
设计了1986年9月10日发行的《教师节》纪念邮票,这是新中国第一套专门纪念教师节的邮票。邮票图案由黑板、讲台和一束鲜花组成,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2. 曹国伟:
设计了2014年9月10日发行的《教师节》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2枚,名称分别为“放飞希望”和“师恩难忘”。邮票通过黑板、粉笔、书本、眼镜等元素,以及“桃李满天下”的概念,寓意教师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丰硕成果。
教师节邮票作为珍贵的纪念品,不仅具有纪念意义,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为了确保其长期保存和品相良好,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收藏保养方法:
防潮
环境选择:邮票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避免潮湿导致的霉变。可以使用干燥剂或干燥的护邮袋来保持邮票的干燥。
密封保存:使用密封性好的集邮册或护邮袋,防止空气中的湿气侵入。
防晒
避免阳光直射:强烈的阳光会使邮票褪色,因此应避免将邮票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最好存放在阴凉处。
防尘
使用镊子:在整理或观赏邮票时,应使用专用的邮票镊子,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邮票,以防止油渍和指纹的污染。
定期清理:定期用软毛刷或吹风机轻轻吹去邮票表面的灰尘。
防虫
防虫措施:在邮票存放的箱柜中放置防虫剂,如樟脑丸或香草酚纸片,以防止虫害。
防压
正确摆放:集邮册应竖直放置,避免重叠压放,以防止邮票粘连或破损。
清洁
清洁方法:如果邮票上有污渍,可以使用蘸有少许酒精或汽油的脱脂棉轻轻擦拭,注意不要让邮票浸水。
去黄斑:将邮票放入加入少许精盐的热牛奶中浸泡,1小时后取出,黄斑会明显减轻,再用清水漂洗并晾干。
防酸碱
避免接触:邮票不能与酸碱物质放置在一起,更不能用酸碱物质清洗邮票,以防止腐蚀。
定期检查
检查保养:定期检查邮票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持邮票的最佳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