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时间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这些时辰与属相相结合,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二十四小时对应十二时辰及属相。
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
1. 子时(23:00-01:00):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属鼠。
2. 丑时(01:00-03:00):鸡鸣,又名荒鸡,属牛。
3. 寅时(03:00-05:00):平旦,又称黎明、日旦等,属虎。
4. 卯时(05:00-07:00):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属兔。
5. 辰时(07:00-09:00):食时,又名早食等,属龙。
6. 巳时(09:00-11:00):隅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属蛇。
7. 午时(11:00-13:00):日中,又称日正、中午等,属马。
8. 未时(13:00-15:00):日昳,又称日跌、日仄等,属羊。
9. 申时(15:00-17:00):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属猴。
10. 酉时(17:00-19:00):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等,属鸡。
11. 戌时(19:00-21:00):黄昏,又名日夕、日暮等,属狗。
12. 亥时(21:00-23:00):人定,又名定昏等,属猪。
二十四小时对应十二时辰及属相
1. 23:00-01:00:子时,夜半,属鼠。
2. 01:00-03:00:丑时,鸡鸣,属牛。
3. 03:00-05:00:寅时,平旦,属虎。
4. 05:00-07:00:卯时,日出,属兔。
5. 07:00-09:00:辰时,食时,属龙。
6. 09:00-11:00:巳时,隅中,属蛇。
7. 11:00-13:00:午时,日中,属马。
8. 13:00-15:00:未时,日昳,属羊。
9. 15:00-17:00:申时,哺时,属猴。
10. 17:00-19:00:酉时,日入,属鸡。
11. 19:00-21:00:戌时,黄昏,属狗。
12. 21:00-23:00:亥时,人定,属猪。
十二时辰的文化内涵
1. 子时:夜半,万物皆静,属鼠,象征着机智、灵敏。
2. 丑时:鸡鸣,天将破晓,属牛,象征着勤劳、稳重。
3. 寅时:平旦,日出东方,属虎,象征着勇猛、威武。
4. 卯时:日出,万物复苏,属兔,象征着温柔、善良。
5. 辰时:食时,人们开始进食,属龙,象征着尊贵、权威。
6. 巳时:隅中,阳光正盛,属蛇,象征着智慧、机敏。
7. 午时:日中,太阳高照,属马,象征着奔腾、自由。
8. 未时:日昳,太阳西斜,属羊,象征着温顺、善良。
9. 申时:哺时,人们休息,属猴,象征着机智、活泼。
10. 酉时:日入,日落西山,属鸡,象征着忠诚、守信。
11. 戌时:黄昏,天色渐暗,属狗,象征着忠诚、勇敢。
12. 亥时:人定,夜深人静,属猪,象征着慵懒、满足。
古代十二时辰对照表、二十四小时对应十二时辰及属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时间的认知,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如今,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但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仍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