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 什么是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

小编

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着独特的计时方式——十二时辰。这种计时方式以一天为周期,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为了方便记忆和传播,古人创造了一套口诀,即“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以及它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什么是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

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是一种将十二时辰与对应的动物、天干地支、时间范围等相结合的口诀。它既方便人们记忆,又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口诀,我们可以轻松地了解每个时辰的特点和对应的动物。

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的内容

1. 子时(23:00-01:00):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夜色最浓,万籁俱寂,老鼠出来活动,故称“子鼠”。

2. 丑时(01:00-03:00):鸡鸣,又称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鸡开始打鸣,天色渐亮,故称“丑牛”。

3. 寅时(03:00-05:00):平旦,又称黎明、早晨,十二时辰的第三个时辰。天刚蒙蒙亮,老虎开始活动,故称“寅虎”。

4. 卯时(05:00-07:00):日出,又称日始、破晓、旭日,十二时辰的第四个时辰。太阳初升,兔子出来觅食,故称“卯兔”。

5. 辰时(07:00-09:00):食时,又称早食,十二时辰的第五个时辰。人们开始进食,龙开始活动,故称“辰龙”。

6. 巳时(09:00-11:00):隅中,又称日中、日正、中午,十二时辰的第六个时辰。太阳高悬,蛇开始活跃,故称“巳蛇”。

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 什么是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

7. 午时(11:00-13:00):日昳,又称日正、中午,十二时辰的第七个时辰。太阳达到最高点,马开始奔跑,故称“午马”。

8. 未时(13:00-15:00):日跌,又称日跌、日夕,十二时辰的第八个时辰。太阳开始西斜,羊开始吃草,故称“未羊”。

9. 申时(15:00-17:00):哺时,又称日夕、日暮,十二时辰的第九个时辰。人们开始进食,猴开始活动,故称“申猴”。

10. 酉时(17:00-19:00):日入,又称日落、日沉,十二时辰的第十个时辰。太阳落山,鸡开始打鸣,故称“酉鸡”。

11. 戌时(19:00-21:00):黄昏,又称日夕、日暮,十二时辰的第十一个时辰。天色渐暗,狗开始活动,故称“戌狗”。

12. 亥时(21:00-23:00):人定,又称定昏、夜半,十二时辰的第十二个时辰。夜色深沉,猪开始活动,故称“亥猪”。

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的使用方法

1. 记忆法:通过口诀,我们可以将十二时辰与对应的动物、天干地支、时间范围等联系起来,便于记忆。

2. 查找法:当我们需要知道某个时间属于哪个时辰时,可以通过口诀快速查找。

3. 传承法:口诀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可以传承给后人,让他们了解我国的计时方式。

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