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传统习俗是什么?白露跟寒露的区别是什么?

小编

白露和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重要节气,它们分别代表了秋季的不同阶段。了解白露和寒露的传统习俗及其区别,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节气的文化意义和气候特点。

祭禹王

在江苏太湖畔,白露时节有祭禹王的习俗。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祭禹王不仅是太湖地区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吃龙眼

福建福州等地有“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龙眼本身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因此白露吃龙眼被认为能大补身体。

龙眼在白露时节食用,不仅有助于滋补身体,还能利用其丰富的营养成分来应对秋季的干燥和寒冷。

白露茶

白露茶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

白露茶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采摘时间,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是秋季养生的佳品。

白露米酒

江苏、浙江、湖南等地有酿米酒的习俗。白露时节,家家用酿酒招待客人。白露米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温中含热。白露米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当地文化和民俗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社交和文化意义。

十样白

在浙江温州等地,白露之日有采“十样白”的习俗。“十样白”是十种带“白”字的中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

“十样白”习俗不仅丰富了白露时节的饮食,还利用当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具有滋补和养生的功效。

时间不同

白露一般在每年的9月7-9日来临,而寒露则在每年的10月8-9日来临。白露和寒露的时间差一个月,白露标志着夏季向秋季的过渡,而寒露则标志着秋季向冬季的过渡。

气候不同

白露是夏秋的过渡节气,天气逐渐变凉,昼夜温差增大;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气温更低,露水更多,通常凝结成霜。白露和寒露的气候差异明显,白露的气候特点在于昼夜温差大,而寒露的气候特点在于气温骤降,露水凝结成霜。

物候不同

白露的三候为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寒露的三候为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物候的变化反映了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界的变化,白露和寒露的物候差异在于鸟类的迁徙和花卉的开放。

饮食不同

白露节气时有正当季的食物,如白露茶、白露酒、白露鸡等应季食物;寒露时节则是菊花盛开,可以采摘菊花做菊花酒、菊花糕、菊花茶,寒露也是柿子上市的季节。

白露和寒露的饮食习俗反映了不同节气的气候特点和物候变化,白露的食物以应季为主,而寒露的食物则更多样化,包括菊花和柿子等。

白露和寒露虽然都是秋季的节气,但它们在时间、气候、物候和饮食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白露标志着夏季向秋季的过渡,气候逐渐变凉,昼夜温差大;而寒露则是秋季向冬季的过渡,气温更低,露水更多,通常凝结成霜。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节气的文化意义和气候特点。

白露节气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天气由热转凉,万物逐渐成熟。在这个时节,各地农民会进行一系列农事活动,以确保秋季作物的丰收和冬季作物的顺利种植。以下是白露节气的主要农事活动:

东北地区

收获作物:开始收获谷子、高粱和大豆,一些地方开始采摘新棉。

选种留种:对棉花、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进行选种留种,及时腾茬、整地、送肥,抢种小麦。

华北地区

秋收:各种大秋作物已经成熟,开始进行收获。

秋种准备:抓紧送粪、翻耕、平整土地等,及早做好种麦的准备工作。

西北地区

播种冬小麦:开始播种冬小麦,为冬季作物做好准备。

西南地区

收割水稻和谷子:因“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水稻和谷子得抓紧时间收割。

管理晚秋作物:加强玉米、甘薯等晚秋作物的田间管理,促使其早熟,避免低温霜冻造成危害。

华中地区

收割水稻和玉米:抓紧时间收割迟、中水稻,夏玉米也开始收获。

采摘棉花:棉花分批采摘,晚玉米得加强水的管理。

整地备种:抓紧时间平整土地,为种麦做好准备。

果树农事

白露传统习俗是什么?白露跟寒露的区别是什么?

柑橘:遇旱及时灌溉,结合树盘覆盖减少裂果;对果多的弱树可喷洒叶面肥1-2次;病虫防治重点是红蜘蛛、炭疽病、青苔。

葡萄:根据果实成熟度及时采收,加强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溃疡病、灰霉病等病害的防治。

樱桃:以施秋肥为中心,继续做好刺蛾、蓑蛾、桃小叶蝉、军配虫等害虫的防治。

梨:以治虫保叶为中心,施好根外追肥,重施采后越冬基肥,加强军配虫等危害叶片的病虫防治工作。

蔬菜农事

育苗:茄果类育苗最好在有地膜覆盖的大棚内进行,精细做畦,播后勤水分管理,以促进全苗壮苗。

病虫害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害虫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等,病害主要有花菜黑胫病,小白菜、大白菜白斑病,茄果类等秧苗,主要防治猝倒病。

绿叶蔬菜:种皮较厚要进行种子处理并浸透水催芽播种,苗床和生产用地要深翻晒白,精细做畦,播后勤水分管理,以促进全苗壮苗。

白露时节养生应顺应自然变化,注重调养身体,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生建议:

调整饮食

滋阴润肺:白露时节宜补水生津,多喝温水,适当吃些能够滋阴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莲子、银耳、梨、藕等。

平补为主:减少大鱼大肉等油腻之品,尽量避免过度生冷、辛辣之物。建议多吃汤粥,如贝母梨汤、百合粥、冰糖银耳大枣汤等。

注意保暖

“白露不露”:在穿衣方面要“薄而不露”,重点注意不露脚、不露脐、不露关节,以防寒邪侵袭。

足部保暖:坚持晚上用温热水泡脚,泡到身体微微发热为宜。

适度运动

动静结合:采用“动静结合”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快走、游泳、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配合深呼吸、闭目冥想等“静功”。

防秋燥

饮食调理:多食梨、番茄、蜂蜜等柔润食物,选择滋阴益气、宣肺化痰的中药,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

润肤保湿:每日沐浴后尽快用毛巾擦干,涂抹含有甘油、透明质酸等成分的润肤乳。

起居调养

早卧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在晚上十点半之前入睡。

情绪稳定:保持情绪稳定,不悲不忧。

寒露和白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时间、气象与物候、气候特点、饮食习俗等方面。以下是具体的对比分析:

时间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天气开始转凉。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天气进一步转冷,接近冬季。

气象与物候

白露:天气逐渐变凉,昼夜温差增大,清晨地面上的水汽凝结成小水珠,形成“白露”。代表性物候包括“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地面上的露水因冷空气的侵袭而快要结成霜花。代表性物候包括“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气候特点

白露: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较大,但整体气温尚可,属于夏秋过渡阶段。

寒露:气温显著下降,寒意渐浓,北方地区即将进入冬季,南方秋意更浓。

饮食习俗

白露:饮食以润肺为主,常见的食物有白露茶、白露酒、红薯、小米等。

寒露:饮食以温补为主,常见的食物有菊花酒、螃蟹、芝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