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重阳节被称为鬼节 重阳节最主要的主题

小编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戴茱萸等,庆祝这个节日。许多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重阳节被称为“鬼节”呢?其实,这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本文将从重阳节的由来、民间传说、习俗以及与鬼节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据《周礼》记载,重阳节是古人为了祭祀天帝和祖先而设立的一个节日。到了唐代,重阳节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节日,人们开始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活动。据《旧唐书》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曾亲临重阳节登高赏菊,使得这一习俗更加普及。

民间传说

关于重阳节被称为“鬼节”的传说,最著名的是“九九重阳,鬼门大开”的说法。相传,在古代,阴间和阳间有一道屏障,九月初九这一天,阴间的鬼魂会通过这道屏障,来到阳间寻找亲人。这一天被称为“鬼节”。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1. 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最具有代表性的习俗之一。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避邪、强身健体。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相约亲朋好友,一同登高望远,欣赏秋景。

2. 赏菊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菊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被视为吉祥之花。重阳节期间,人们会观赏各种菊花,欣赏菊花的美丽。

3. 饮菊花酒

菊花酒是重阳节的传统饮品。据《本草纲目》记载,菊花酒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养颜的功效。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饮用菊花酒,以祈求健康长寿。

为什么重阳节被称为鬼节 重阳节最主要的主题

4. 佩茱萸

佩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茱萸具有驱邪避疫的功效,人们认为佩带茱萸可以保佑平安。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将茱萸挂在门口或佩戴在身上。

重阳节与鬼节的关系

重阳节被称为“鬼节”的原因,一方面源于民间传说,另一方面则与重阳节的习俗有关。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通过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庆祝节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驱邪避疫,祈求家人平安。这些习俗与鬼节中驱邪避疫的寓意相契合,使得重阳节与鬼节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重阳节被称为“鬼节”,既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驱邪避疫的观念,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健康和幸福的向往。在庆祝重阳节的我们应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