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与霜降的区别,霜降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小编

秋意渐浓,白露与霜降,这两个二十四节气中的特殊日子,分别代表着气温的下降和秋天的深入。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天气逐渐转凉,露水增多;而霜降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气温进一步下降,霜冻开始出现。在这两个节气中,白露与霜降有何区别?霜降又是如何产生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两个节气的神秘面纱。

白露与霜降的区别

1. 时间上的区别

白露通常出现在每年的9月7日至9日,而霜降则出现在每年的10月23日至24日。由此可见,霜降比白露晚了一个月左右。

2. 气候特征上的区别

白露时节,气温逐渐降低,露水增多,但还未达到霜冻的程度。农作物进入成熟期,农民们开始忙碌地收割。而霜降时节,气温进一步下降,霜冻开始出现,农作物逐渐进入收获期。

3. 天气现象上的区别

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与霜降的区别,霜降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白露时节,天气晴朗,气温适宜,露水晶莹。而霜降时节,天气多变,有时会出现霜冻,气温较低,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霜降节气的由来

霜降节气的名称源于自然现象。在霜降时节,气温骤降,夜间地表散热加快,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在地面、植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霜。这种现象被称为“霜降”。

霜降节气源于我国古代的农业文化。在古代,农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农民们根据节气变化进行农业生产。霜降节气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冬季的到来,农民们开始为冬季做准备,储存粮食、修补房屋等。

霜降节气的风俗

1. 赏菊

霜降时节,菊花盛开,人们纷纷外出赏菊。赏菊活动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赏菊不仅是一种休闲活动,更是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吃柿子

霜降时节,柿子逐渐成熟。人们认为,霜降后的柿子口感更佳,因此有“霜降吃柿子,不怕肚子里有病”的说法。吃柿子有助于消化,对身体有益。

3. 穿棉衣

霜降时节,气温逐渐降低,人们开始穿上棉衣,以抵御寒冷。这一习俗在我国北方尤为明显。

4. 霜降打霜,霜冻满仓

这是一句民间谚语,意思是霜降时节出现霜冻,预示着丰收的景象。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期盼。

白露与霜降这两个节气在时间、气候特征和天气现象上存在明显区别。霜降节气源于自然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个季节里,人们通过赏菊、吃柿子、穿棉衣等习俗,感受着秋天的美好。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节气——立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