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秋分即将到来。在这特定的日子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出了“秋分三候”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秋分三候究竟是什么?秋分与立秋有何区别?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分的奥秘。
秋分三候
1. 一候:雷始收声
秋分时节,雷声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因为夏季的炎热已经过去,大气中的水汽减少,雷电活动也随之减弱。
2. 二候:蛰虫坯户
蛰虫坯户,即蛰虫开始封藏洞穴。秋分之后,天气转凉,蛰虫开始寻找适宜的洞穴,准备过冬。
3. 三候:水始涸
秋分之后,水逐渐减少。这是因为夏季的雨水已经结束,气温逐渐降低,水汽凝结成露水,地面水分逐渐减少。
秋分与立秋的区别
1. 时间上的区别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而秋分,则是第16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从时间上来看,立秋是秋季的开始,而秋分则是秋季的中点。
2. 气候上的区别
立秋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炎热夏季,气温较高。而到了秋分,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变大,天气开始变得凉爽。
3. 天文现象上的区别
立秋时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距离赤道较近。而到了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4. 农事活动上的区别
立秋时节,农民开始忙碌于收割夏季农作物。而到了秋分,农民则要开始准备播种秋季农作物,如玉米、棉花等。
秋分三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出的独特文化现象,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秋分与立秋在时间、气候、天文现象和农事活动等方面都有所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秋天的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让我们共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享受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