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星空里,康熙字典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它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字典形式出现的汉字汇编,更是汉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康熙字典收录了哪些字呢?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康熙字典的编纂背景
康熙字典,全名为《康熙字典》,由清代康熙帝御命编纂。字典编纂始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历时六年,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成书。编纂过程中,康熙帝亲自审阅,召集全国各地的学者参与,最终汇聚成一部集汉字之大成的字典。
康熙字典的编纂原则
1. 收录范围广泛:康熙字典收录了古今汉字四万多个,包括正字、异体字、俗字等,几乎囊括了我国古代所有的汉字。

2. 按音序排列:字典按照汉字的音序排列,方便查阅。每个字的音序旁边标注了相应的部首和笔画数。
3. 注解详实:字典对每个字都进行了详尽的注解,包括字义、字形、读音、用法等,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汉字。
4. 图文并茂:康熙字典在注解中融入了许多插图,如部首图、笔画图等,使读者更加直观地认识汉字。
康熙字典收录的字种
1. 正字:正字是字典中最为常见的字,如“人”、“山”、“水”等。
2. 异体字:异体字是指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或意义不同的字。如“泪”、“泪”等。
3. 俗字:俗字是指在民间广泛使用的字,如“儿”、“女”等。
4. 古字:古字是指古代文献中出现的字,如“鼎”、“鼎”等。
5. 古籍字:古籍字是指在古代书籍中出现的字,如“经”、“史”等。
6. 稀见字:稀见字是指在现代汉字中较为罕见的字,如“驺”、“驺”等。
康熙字典的传承与影响
1. 文化传承:康熙字典作为我国汉字文化的瑰宝,对后世汉字研究、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语言规范:康熙字典的编纂,为我国汉字的规范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3. 字典编纂:康熙字典的编纂方法,对后世字典编纂产生了重要启示。
4. 学术研究:康熙字典为我国学者研究汉字、古汉语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康熙字典收录了四万多个汉字,为我国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部字典不仅是一部工具书,更是一部文化瑰宝,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