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是否为黄道吉日,可以从黄历和宜忌事项两个方面来分析。
黄道吉日的概念
黄道吉日是指中国传统历法中,诸事皆宜的日子。根据黄历,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宜忌事项,黄道吉日被认为是最适合进行特定活动的日子。
黄历中的“十二神煞”和“十二值日”决定了某一天是否为黄道吉日。例如,“青龙、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匮”称为六黄道日,而“除、危、定、执、成、开”为小黄道日。
黄历信息
2025年4月15日的黄历显示,这一天是黄道吉日,值神为司命,属于开日,适合进行结婚、搬家、出行、交易等活动。
该日冲生肖猴,属猴的人建议另选吉日。
宜忌事项
宜:结婚、祈福、求嗣、开光、出行、解除、拆卸、出火、开市、立券、交易、入宅、移徙、安床、动土、破土、谢土。
忌:祭祀、入殓、安葬、探病。
具体时辰的吉时信息
子时(23:00-00:59):吉时,宜祈福、纳采、嫁娶、安床、移徙、入宅、修造、安葬。
丑时(01:00-02:59):吉时,宜修造、盖屋、移徙、作灶、安床、入宅、开市、出行、求财、见贵、订婚、嫁娶、赴任。
寅时(03:00-04:59):凶时,宜祭祀、祈福、酬神、纳采、嫁娶、出行、求财、入宅、安葬、赴任。
卯时(05:00-06:59):吉时,宜求嗣、嫁娶、移徙、入宅、开市、交易、修造、安葬、赴任、出行、求财。
辰时(07:00-08:59):吉时,宜纳采、嫁娶、开市、安葬、赴任、见贵、求财、出行。
结婚
2025年4月15日是黄道吉日,适合结婚。根据黄历,这一天宜结婚、开业、装修、乔迁、提车、签合同、安灶、开张、迁坟、签约、拆迁、交房、办满月酒、出差、进宅、领证、办百日宴、出门、搬家、迁居、宴会、纳财、出行、交易、嫁娶、开市、纳畜、安门、买房、买车。
出行
2025年4月15日适合出行。根据黄历,这一天宜出行、旅游、出差。
祈福
2025年4月15日适合祈福。根据黄历,这一天宜祈福、斋醮、订婚、嫁娶、移徙、开市、见贵、求财。
子时(23:00-00:59)
吉时,宜祈福、纳采、嫁娶、安床、移徙、入宅、修造、安葬。
丑时(01:00-02:59)
吉时,宜修造、盖屋、移徙、作灶、安床、入宅、开市、出行、求财、见贵、订婚、嫁娶、赴任。
寅时(03:00-04:59)
凶时,宜祭祀、祈福、酬神、纳采、嫁娶、出行、求财、入宅、安葬、赴任。
卯时(05:00-06:59)
吉时,宜求嗣、嫁娶、移徙、入宅、开市、交易、修造、安葬、赴任、出行、求财。
辰时(07:00-08:59)
吉时,宜纳采、嫁娶、开市、安葬、赴任、见贵、求财、出行。
2025年4月15日是黄道吉日,适合进行结婚、出行、祈福等活动。根据黄历,这一天的宜忌事项和具体时辰的吉时信息已经明确,选择合适的时辰进行活动可以更顺利。
2025年4月15日对应的农历日期是乙巳年三月十八。以下是关于这一天的详细信息:
农历日期
农历年份:乙巳年
农历月份:三月
农历日期:十八
星期
星期二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2025年4月15日这个日期。
2025年4月15日是黄道吉日,根据黄历,这一天是开日,适合进行各种喜庆活动。以下是关于2025年4月15日黄道吉日的详细信息:
2025年4月15日黄道吉日详情
宜:结婚、开业、装修、乔迁、提车、签合同、安灶、开张、迁坟、签约、拆迁、交房、办满月酒、出差、进宅、领证、办百日宴、出门、搬家、迁居、宴会、纳财、出行、交易、嫁娶、开市、纳畜、安门、买房、买车。
忌:入土、祭祀、安床、安葬、钓鱼、养殖、下葬、出殡、火化。
2025年4月15日吉时
子时:23:00-00:59
丑时:01:00-02:59
辰时:07:00-08:59
巳时:09:00-10:59
未时:13:00-14:59
戌时:19:00-20:59
2025年4月15日是一个非常适合进行各种喜庆活动的日子,根据黄历的宜忌,您可以选择在这一天进行结婚、开业等重要活动。
黄道吉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农历中被认为是吉祥、宜于办事的日子。这个概念深受人们信赖,并在许多重要活动中被广泛使用,如结婚、开业、搬家等。以下是关于黄道吉日的定义和起源的详细说明:
黄道吉日的定义
黄道吉日的含义:黄道吉日是指根据黄历(万年历)挑选出的,认为在这一天进行各种活动会更为顺利和吉祥的日子。
黄道吉日的推算方法:黄道吉日的推算主要基于“十二值日”和“十二神煞”两种方法。大黄道日通常以青龙黄道为首来进行推算,有六个黄道吉日和六个黑道凶日。
黄道吉日的起源
黄历的起源:黄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的,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根据天象、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种历法。
黄道吉日的概念形成:古人根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了黄黑道日,以指导人们的用事择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这种择吉文化自古以来已深入中国人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习俗。
黄道吉日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它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