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暑的具体日期、星期几以及时辰已经明确。以下是关于2025年大暑的详细信息。
日期
2025年大暑开始于7月22日21点29分11秒,结束于8月7日13点51分19秒。
星期几
2025年大暑是星期二。
时辰
2025年大暑开始和结束的时辰分别是21点29分11秒和13点51分19秒。
高温酷热
大暑是全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常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
雷暴和台风频繁
大暑时节,雷暴和台风频繁,天气湿热交蒸,是一年中雷雨最多的季节。
饮伏茶
大暑期间,民间有饮伏茶的习俗,伏茶由多种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晒伏姜
晒伏姜是山西、河南等地的传统,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晾晒后食用,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烧伏香
烧伏香是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的传统习俗,尤其在浙江沿海地区的渔村中较为盛行。
防暑和祛湿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应注重防暑和祛湿,保持饮食清淡,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饮食调养
建议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黄瓜、苦瓜等,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
情志调养
大暑时节易出现心烦意乱,应保持心境清静,避免不良刺激,适当进行心理调适。
2025年大暑具体日期为7月22日21点29分11秒,星期二。大暑期间,天气炎热,雷暴和台风频繁,民俗活动丰富,养生应注重防暑、祛湿和情志调养。
2025年大暑的气温一般为35摄氏度以上,通常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以下是关于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和饮食建议:
传统习俗
1. 饮伏茶:伏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在村口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的习俗。
2. 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3. 烧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4. 吃仙草: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
5. 送大暑船: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
饮食建议
1.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大暑期间,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易致耗气伤阴,饮食上除了补充必要的水和电解质外,还需要食用一些具有益气养阴效果的食物。
2. 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
3. 推荐食材:
绿豆:清热解毒、消暑止渴、利尿消肿。
薏苡仁(薏米):健脾利湿、清热排脓、消肿散结。
莲子: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
冬瓜: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利胆。
乳鸽:滋阴壮阳,养血补气,清热解毒。
在大暑期间,避免中暑和热射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科学安排户外活动: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通常是中午到下午)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应选择阴凉处休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2. 保持水分:在高温天气中,人体容易出汗,导致水分流失。及时补充水分是预防中暑的关键。建议携带水杯,定时饮水,避免等到口渴时才饮水。可以适量摄入含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以补充流失的盐分。
3. 穿着适当:穿着适当的衣物也能帮助身体散热,减少中暑的可能性。建议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不透气的合成纤维材料。佩戴宽边帽和太阳镜可以保护头部和眼睛免受阳光直射。
4. 关注易感人群: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减少逗留时间。
5. 热习服训练:热习服训练是一项行之有效地提高个体耐热能力的措施。每年夏初进行高强度训练之前,应进行热习服训练,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以提高身体的耐热能力。
6. 及时识别和处理中暑症状:了解中暑的早期症状,如头痛、头晕、大量出汗、四肢无力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寻求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