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 经典古诗词诗句

小编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来历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有关,而许多经典古诗词也描绘了这一节日的风貌和情感。

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的忠诚: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的家臣,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曾割股充饥,对其忠心耿耿。重耳成为晋文公后,介子推却选择隐居绵山,拒绝接受封赏。

焚山逼出:晋文公为了迫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与母亲一起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纪念寒食节:晋文公感念介子推的忠义和牺牲,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的习俗

禁火寒食:寒食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禁止生火做饭,只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祭祖扫墓:寒食节也是祭祖扫墓的重要日子,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整修坟墓、祭拜先祖。

插柳习俗:在寒食节期间,人们会将柳枝插在门前或戴在头上,寓意迎接春天的到来。

韩翃的《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长安城内的春景和皇室的富贵气象,同时也隐含了对特权阶层的讽刺。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扫墓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哀愁。

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诗人通过寒食节的禁火和冷食,表达了对远方弟弟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节日的凄凉和孤独。

苏轼的《寒食帖》

苏轼在黄州过寒食节时写下《寒食帖》,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困境的无奈。这首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不仅书法精湛,更通过文字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故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的牺牲,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许多经典古诗词描绘了寒食节的风貌和情感,从韩翃的《寒食》到苏轼的《寒食帖》,这些诗词不仅展示了节日的传统习俗,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忠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寒食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时间关系

寒食节通常在农历冬至后第一百零五日,即春分后的15天左右,而清明节通常在寒食节之后的一到两天。寒食节在时间上紧邻清明节,甚至有时两者会在同一天庆祝。

起源与习俗

寒食节起源于古代的仪式,主要习俗是禁火和吃冷食,象征着告别过去,迎接新生。寒食节还与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的故事相关,传说他因拒绝出山而被烧死,晋文公为了纪念他,下令在寒食节禁火。

清明节则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季的到来,传统习俗包括扫墓、踏青、放风筝等。清明节的起源与古代的墓祭习俗有关,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重要的祭祖节日。

文化融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的时间相近,它们的习俗逐渐融合。唐代之后,寒食和清明的习俗更加交融,导致两个节日合并的趋势。到清代,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取代,许多寒食节的习俗如扫墓、踏青等被纳入清明节的活动内容。

2025年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 经典古诗词诗句

现代理解

在现代,人们通常将寒食节和清明节视为一个整体,融合两者的传统习俗。尽管寒食节作为一个独立的节日已经逐渐消失,但其文化内涵和习俗仍然在清明节中得以延续。

寒食节的传统习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这一习俗源于对介子推的纪念,因为介子推在寒食节被烧死在山上,人们为了纪念他,寒食节不生火,而是吃冷食。

2. 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

3. 寒食饮食:寒食节的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

4. 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

5. 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人们在扫墓之后,可以和亲人一起踏青游玩,欣赏美景,开阔心情。

6. 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

7. 蹴鞠:蹴鞠在唐代盛行,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龟》载:“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节帝御麒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会球,兼赐宰臣宴馔”。

8. 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

寒食节期间,家庭聚餐可以选择一些传统的冷食和适合春季的菜肴。以下是一些推荐的食谱:

传统寒食节食物

1. 青团:

食材:糯米粉、澄粉、开水、油、糖、麦草汁、豆沙。

做法:用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揉成面团,包入豆沙馅,蒸熟即可。

2. 寒食粥:

食材:三色藜麦米、大米、小米、枸杞子。

做法:将三色藜麦米、大米、小米淘洗干净,浸泡后煮成粥,最后加入枸杞子搅拌均匀。

3. 子推馍(枣馍):

食材:面粉、酵母、红枣。

做法:将面粉、酵母和水和成面团,发酵后擀成长条,卷上红枣,蒸熟即可。

4. 炸酱面:

食材:面粉、肉酱卤。

做法:将面粉和水和成面团,擀成面条,煮熟后与肉酱卤拌匀。

5. 五色糯米饭:

食材:糯米、黑米、红米、黄米、白米。

做法:将各种米浸泡后煮熟,拌匀即可。

春季时令菜肴

1. 山药炒瘦肉:

食材:瘦肉、山药、姜末、蒜末、葱段。

做法:将瘦肉切片腌制,山药切片焯水,热油爆香姜蒜,炒熟瘦肉和山药,最后混合翻炒均匀。

2. 韭菜香干:

食材:韭菜、香干、大蒜。

做法:将韭菜切段,香干切片焯水,热油爆香蒜末,加入香干和韭菜快炒,加调料后出锅。

3. 凉拌菜:

食材:蕨菜、侧耳根、荠菜、马齿苋、春笋等。

做法:将新鲜野菜洗净,切成适当大小,加入调料拌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