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惊蛰是什么时候?惊蛰的拼音怎么读?

小编

2025年惊蛰的日期是3月5日16时7分。惊蛰的拼音是“jīng zhé”。以下是关于惊蛰的详细信息,包括其日期、拼音、气候特点、物候现象和传统习俗。

2025年惊蛰是什么时候?惊蛰的拼音怎么读?

惊蛰的公历日期

2025年惊蛰的公历日期是3月5日16时7分。惊蛰作为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日期在每年的3月5日至7日之间。

惊蛰的农历日期

2025年惊蛰对应的农历日期是二月初六。农历日期与公历日期的差异反映了农历与太阳年不完全对齐的特点,惊蛰在农历中的日期每年都有所不同。

拼音拼写

惊蛰的拼音是“jīng zhé”,其中“蛰”是二声。正确的拼音拼写有助于准确发音和记忆,避免因拼音错误导致的误解。

气温回升

惊蛰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显著回升,呈现出明显的春季特征。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升至3℃—6℃,沿江江南地区达到8℃以上,西南和华南地区气温则升至10℃—15℃。

气温的迅速回升为万物复苏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苏醒。

降水情况

惊蛰期间,降水情况因地区而异。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同时雨水也逐渐增多。在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在惊蛰时节就可以听到春雷初鸣,雨水也较为充沛。

降水分布的差异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南方地区的充沛降水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北方地区则需防范春旱。

动物苏醒

惊蛰时节,动物的苏醒是这一节气最显著的物候现象之一。随着气温的回升和春雷的响起,许多在冬季进入休眠或冬眠状态的动物开始苏醒并活跃起来,如昆虫和鸟类。

动物的苏醒不仅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昆虫的授粉和鸟类对害虫的控制。

植物生长

惊蛰时节,植物的生长也呈现出蓬勃的态势。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雨水的增多,植物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桃花是惊蛰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之一,在惊蛰的第一候,桃花开始绽放。

植物的生长不仅为春天的大地披上了绿装,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如小麦等农作物在惊蛰时节开始返青生长。

祭白虎

祭白虎是惊蛰期间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在民间传说中,白虎被视为口舌、是非之神,每年惊蛰时节,白虎会出来觅食,如果触犯了它,人们就会在年内招惹是非,阻碍前程发展。

祭白虎的习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

吃梨

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俗,意为与害虫别离,惊蛰时节,春回大地,使人口干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清热润肺。吃梨的习俗不仅有助于健康,还寄托了人们对远离疾病和害虫的美好期望。

打小人

打小人是惊蛰期间另一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习俗,主要流行于香港、澳门以及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人们用鞋底拍打纸人,配合咒语驱赶霉运和晦气。打小人的习俗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却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邪恶势力的反抗。

2025年惊蛰的日期是3月5日16时7分,拼音是“jīng zhé”。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气温回升,春雷乍动,万物复苏。惊蛰的习俗包括祭白虎、吃梨和打小人,这些习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2025年惊蛰的准确时间是2025年3月5日16时7分02秒,星期三,农历二月初六。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春意萌动,万物复苏。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春季的开始,万物复苏。以下是一些惊蛰节气的传统习俗:

1. 吃梨:惊蛰时节,人们有吃梨的习俗。梨与“离”谐音,寓意着与害虫分离,远离疾病。梨性寒味甘,具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非常适合春季食用。

2. 爆炒黄豆:在一些地区,惊蛰这天会爆炒黄豆,象征着消灭害虫,祈祷农作物能够丰收。炒制时豆裂声象征虫害消亡,寓意着新一年的丰收与吉祥。

3. 打小人:惊蛰时节,春雷唤醒冬眠中的蛇虫鼠蚁,人们担心这些害虫会带来霉运,于是便有了“打小人”的习俗。人们会焚烧纸人、熏艾草以驱霉运,这一习俗源于对害虫苏醒的防范,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4. 祭白虎: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惊蛰时会出来觅食、开口伤人。人们会用纸绘制白虎像,以猪血涂其口,寓意化解口舌是非。

5. 蒙鼓皮:古人认为惊蛰雷声为雷神击天鼓所致,因此惊蛰这天蒙制新鼓可顺应天时。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顺应与模仿,也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6. 驱虫:惊蛰时节,人们会采取各种措施驱赶害虫,如撒石灰、熏艾草等,以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7. 吃春饼: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惊蛰这一天吃春饼,寓意迎接春天的到来。

8. 祭雷神: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行祭雷神的仪式,以盼雷神唤醒万物,春满人间。

惊蛰的拼音是jīng zhé,其中“惊”拼音为jīng,一声;“蛰”拼音为zhé,二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时间点在每年公历3月5日-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