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看命行当多少人懂得?街市茶楼都是命理摊位,但是行内人个个都哭穷。其实是有八个原因使得这行没钱赚。
一、同行过千过万
香港数百万人口,单是正规注册的玄学师就超过八千。油麻地成排看命摊,旺角九仓街经常有人派发“免费运程”。行内说说“十个看命九个穷”,真是行行出状元,但是行内竞争激烈得无以复加。
二、客户消费能力低
看命客大多是中下阶层,九成九买不起万元一课的高价服务。街市摊常见“看照片十元才”的广告,茶餐厅摆摊的师傅说:“客人都说先看看效果,整个月收入都不够买部iPhone。”行内规矩“三不看”——没钱不看、着急不看、摆烂不看,搞得客源越来越少。
三、知识更新太慢
传统八字学靠《滴天髓》《穷通宝鉴》等古书,但是现代社会变得太快。九零后客户问的问题和四十年前天壤之别——以前问姻缘事业,现在问离婚率、移民政策、股票走势。有个师傅开玩笑:“我会看八字,但是不会看美股,客人都说干脆去看Google财经。”
四、技术冲击太大
AI算命APP经常搞“免费测试”,抖音也有人直播“三秒知命格”。行内人说:“以前看八字要排三个小时队,现在客户都说干脆扫个二维码。”有个20年经验师傅感叹:“我看命要看脸照、批八字、解签,AI却只是要你输入生辰八字和手机型号。”
五、社会观念转变
年轻人越来越理性,九成九人认为命都是为了消遣。有位二十五岁的客户说:“看命师傅说我今年有桃花,结果是楼下杂货店老板请我喝奶茶。”行内说“年轻人看命就像看电影”,看完马上上班,不会真按建议去改运。
六、成本越来越高
看命师父要租摊位,买古籍,请师父开光,现在还要搞社交媒体宣传。油麻地某师傅说:“我每月铺租要两万,但是客人都说先看看效果。”离内规矩“三不看”外,又加上“三不收”——诚意不足不收、态度差不收、摆烂样子不收。
七、知识变现困难
传统命理学难标准化,没能像律师那样收钟点费。有师傅说:“看个八字要看脸照、馅饼四柱、解梦境,弄到三个小时都不够说完。”客户听到要收八百元就转头走人,行内人说:“现在看命就像开盲盒,客户不知道你会不会,只知道看手机评价。”
八、缺乏行业规范
行内没有统一收费标准,有的师傅收三百元看半天,有的师傅收五千元看半句。有一个案例:中环某师傅收客户八千元改运,结果客户去扫黄被拘,师傅反而要赔钱。行内说“看命不像看病,搞错不用负责”,搞得年轻人都不敢入行。
其实看命师傅贫穷的背后,反映了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困境。有位从业三十年的师傅说:“以前算命是身份象征,现在变成娱乐项目。我会用紫微斗数算股价,但是客户只是想听安慰话。”行内人说:“算命师傅穷是时代的错,但是穷还是自己的过。”现在很多师傅都改行做风水设计,或者教人拍抖音运程视频,传统命理学真是“日落西山红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