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是人生大事,无论是新房入住还是旧居翻新,这些吉祥话都是开新篇的重要开场。用得宜的八字吉言,既能化解风水煞气,又能开启运程新里程,是每家每户都必备的开运秘诀。
屋下的吉祥话分四大类:第一类是四字吉语,例如“家和万事兴”“平安福泽长”,这些话字字锁住家根基。第二类是生肖对联,今年是龙年就写“龙翔凤舞迎新运”,明年转生肖又换新对,每年都新鲜。第三类是数字吉言,例如“一帆风顺”“四季平安”,数字押韵又好记。第四类是专业风水口诀,有些家门向偏西就写“紫气东来”,住在楼下有桥的就写“桥通运通”。
搬家当天要说的第一句话最重要,建议用“新居纳吉,百福临门”做开场。进屋时要带着三样东西:一束红色金桔(代表招财),一对青竹(寓意节节高),和一包红封(写着“平安顺利”)。进到屋先要说“吉地吉时,福泽长久”,然后逐个房间说一句吉言,例如厨房说“灶火纯阳,万物康泰”,卧室说“安枕无忧,梦入桃源”。
吉言不能随便贴,首先要看家里坐向。坐北朝南的房子,门口宜贴“南风送福”;坐西朝东的就要避开“东风破”的字眼。贴纸时要避开电线、水管,尤其是“财位”必须贴红纸,但“鬼门线”千万不能贴绿色。有些人很流行贴“出入平安”在大门,但若果家里有阴气重的问题,就要改贴“阳光普照”。
选吉言时要配合搬家时辰。如果是申时(下午3-5点)搬家,就用“金猴送福”类的话;若在亥时(晚上9-11点)就要用“玉兔呈祥”。有些家庭会请道士定吉时,这个时候就要用专业风水口诀,例如“巽位开窗引瑞气,坤方设座纳财源”。记住空话要写得端庄,最好用朱砂笔写,或者印了凸字的红纸。
楼梯屋要讲“层层加高”,天台屋要讲“云开见日”,旧楼翻新讲“旧貌换新颜”,而新屋则讲“吉地开新局”。如果家里有缺角,就要对应方位贴吉言,例如西北缺角贴“干卦生财”,西南缺角贴“坤元厚德”。有些家庭会在窗边贴“窗明镜亮”,在玄关贴“迎福接祥”,连厕所也会贴“水火的过度”。
老一辈传下来的吉言最值得学,例如“三代同堂,五福齐全”讲家族和气,“书斋有声,厨房有烟”讲生活美满。有些家族会用诗句改编,例如把“春风得意”改为“春风入屋财源广”,把“时来运转”改为“运转干坤家业兴”。记住家族用了几十年的吉言,往往最能发挥家庭本命能量。
年轻人可以用新潮说法,例如“WiFi连通,财富跟着走”说科技运,或“智能家居,福泽自天成”说现代生活。有些家庭会结合职业特性,教师屋贴“桃李满园”,医生屋贴“杏林春暖”。连养宠物的家庭都会贴“猫狗守宅,家宅平安”,甚至有用英文结合:“Home Sweet Home,福禄永相随”。
吉言不是贴完就完了东西,需要定期维护。每月初一用新红纸覆盖旧纸,叫做“换新符”。逢年过节要加贴金粉,叫“鎏金增运”。有些人会在吉言纸后面贴生辰八字,或者写上家里成员的名字,这样子叫做“人屋合一”。遇到风水转变,例如门向改了,就要马上改吉言,例如“门迎东方紫气,家纳西方财源”。
如果家庭成员生肖相冲,可以用吉言调和。例如龙蛇相克,就贴“龙蛇共舞家业兴”;虎猴相刑,写“虎踞龙盘福气生”。有些家庭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出外,就要贴“远行平安,家宅守静”。连租客转手也会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化解屋屋气场转换的冲击。
研究显示,经常看见自己写的空话,大脑会自动产生正面暗示。例如贴了“健康长寿”的家里,成员真的会更关注饮食;写了“事业亨通”的,工作表现也会进步。有些心理学家建议,吉言要配合行动,例如贴“勤能补拙”就要每天做家务,写“学无止境”就要每月买书。
数字吉言要看清楚,例如“二”代表阴阳平衡,“八”代表发达,但“四”就要避开。有些人会用“三”做开头,因为“三阳开泰”是传统吉兆。数字组合方面,“689”代表顺利发财,“258”代表双喜临门。连电话号码都可以结合,例如“138”说“一生发”。
吉言纸要定期检查,受潮就要马上换,有裂痕就要补贴。每年农历新年要全部更新,叫做“新桃换旧符”。遇到大事件,例如添丁、晋升,就要加贴新吉言。连家装修后,也要重新测量空位,例如原本贴“东方财位”的,改了窗户就改贴“南方文昌”。记住吉言要配合家里气场转变,定期更新才有效。
租客用吉语要更灵活,可以用“客似云来”招租客,或“安居乐业”稳住租客。短租则用“旅途平安”,长租则用“长居福地”。连合租房屋都会贴“和气共处”,或“各得其所”。记住租客版要简单易记,不要太多字,例如“租住如家”四字就够用。
现代人可以用数位方式传播吉言,例如拍着吉言纸贴在社交平台,写“今日入住,万事如意”的贴文。有些人会设计AR吉言,用手机扫描就会出现立体文字。连智能音箱都可以设定,开门时自动说“吉星高照”。甚至用NFT技术,把家族吉言做成数字藏品。
用吉言最重要的是诚心,无论贴哪一些话,都要真的相信它们的力量。有些家庭传了三代的吉言,即使家里搬了十次,也会带着还原来的红纸。遇到困难时,回头看看这些吉言,往往能找到启发。记住吉言不是迷信,是用语言力量改变环境的智慧,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存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