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黄历查询 今天黄历查询结果

小编

黄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包含了丰富的天文、历法、气象和吉凶宜忌信息。了解今日黄历的详细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日常生活和重要活动。

公历和农历日期

公历日期:2024年12月18日

农历日期:二零二四年冬月十八

今日干支和生肖

干支:甲辰年 丙子月 丙辰日

生肖:龙

今日冲煞和胎神

冲煞:冲狗(庚戍),煞南

胎神:厨灶栖外正东

今日吉时

子时(0:00-0:59):吉时,宜订婚、嫁娶、求财、开市、交易、安床

寅时(3:00-4:59):吉时,宜求嗣、嫁娶、移徙、入宅、开市、交易、安葬、作灶、祭祀、祈福、斋醮、酬神、赴任、出行

申时(15:00-16:59):吉时,宜祈福、求嗣、订婚、嫁娶、出行、求财、开市、交易、安床

酉时(17:00-18:59):吉时,宜祈福、求嗣、订婚、嫁娶、出行、求财、开市、交易、安床、祭祀、修造、入宅、安葬

子时(23:00-23:59):吉时,宜嫁娶、移徙、开市、安葬

今日吉利方位

财神方位:西南方

喜神方位:西南方

福神方位:正西方

今日宜忌

宜:入宅、安床、开光、祭祀、出火、拆卸、动土、挂匾、入殓、破土、安葬、纳畜

忌:嫁娶、开市、作灶、置产、作梁、伐木

黄历的起源

起源:黄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民间又俗称为“通书”。

发展:黄历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孕育时期”到“成长时期”,再到“成熟时期”,最终在“挫折时期”受到一定影响。

黄历的内容

内容:黄历主要内容包括二十四节气、吉凶宜忌、冲煞、合害、纳音、干支、十二神、值日、胎神、吉神凶煞、星宿、月相、彭祖百忌、六曜、九星、流年、太岁、方位、玄空九星、三元九运、星期、生肖等等。

功能:黄历不仅用于指导农业生产,还广泛应用于婚丧嫁娶、出行、开业等重要活动的择吉。

风水与黄历

风水:风水学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环境布局来促进气的流动,帮助人们获得好运和健康。

黄历:黄历提供了每日的吉凶宜忌,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重要指导,尤其是在选择重要活动的日子时。

现代生活中的黄历应用

日常生活:现代人仍然参考黄历来安排重要活动,如结婚、开业、搬家等,以求得吉祥如意。

心理安慰:黄历的吉凶宜忌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心理安慰,帮助他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保持积极心态。

今日黄历显示,2024年12月18日是黄道吉日,适合进行入宅、安床、开光等活动,但应避免嫁娶、开市等事宜。黄历不仅是古代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风水和择吉方面。通过合理参考黄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安排事务,寻求吉祥如意。

根据黄历选择适合结婚的日子,可以参考以下步骤和技巧:

根据黄历选择结婚日期的方法

查看宜忌:黄历上会标明每天的宜忌,包括适宜结婚的日子(宜嫁娶)和不宜结婚的日子(忌嫁娶)。

考虑冲煞:选择结婚日期时,要避开与新人属相相冲的日子,以免带来不利影响。

选择结婚日期的技巧

选择闰年闰月:闰年或闰月被认为是吉祥的,有“双春兼闰月”的年份非常适合结婚。

避开不利月份:传统上,农历的三月、七月和九月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月份,因为这些月份分别适逢清明节、中元节和重阳节。

避开三娘煞:每月的三娘煞之日(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及廿七)不宜结婚。

考虑节假日:选择在法定节假日或周末举办婚礼,这样宾客更容易参加。

具体案例分析

2024年12月18日黄历分析:

今天是黄历查询 今天黄历查询结果

宜忌:2024年12月18日是黄道吉日,但宜忌中明确指出“忌嫁娶”,因此这一天不适合结婚。

吉时:虽然当天有多个吉时,但由于宜忌中忌嫁娶,这些吉时也不适用于选择为结婚日期。

通过以上方法,您可以更好地根据黄历选择适合结婚的日子,确保婚礼的顺利进行,并祈求婚姻幸福美满。

黄历中的宜忌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是复杂且多面的,它不仅反映了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人们的日常决策。

黄历宜忌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文化传承:黄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宜忌指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通过遵守黄历中的宜忌,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日常生活指导:黄历中的宜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如选择吉日进行婚嫁、搬家、开业等重要活动,以避免不利因素,带来好运。

心理影响:黄历的宜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状态,使人们在进行重要决策时更加谨慎和重视,从而减轻焦虑和压力。

现代社会对黄历宜忌的态度

理性看待:虽然黄历宜忌对一些人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现代社会中也有不少人持理性态度,认为黄历的宜忌缺乏科学依据,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现代化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黄历中的宜忌信息也通过手机APP、网站等现代化方式传播,使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黄历中的宜忌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是双面的,它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面对这些宜忌,现代人应保持理性态度,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黄历,又称老黄历、皇历、通书等,是一种能同时显示公历、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并附加大量与趋吉避凶相关的规则和内容的历书。其起源和演变过程丰富而复杂,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天文、气象、时令的深刻理解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智慧。

黄历的起源

黄帝创制说:相传黄历由轩辕黄帝创制,因此称为“黄历”。黄帝时期的天象观测水平有限,黄帝元年正月初一可能不是朔,但接近朔。

商代发展:黄历的形成与商代的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有关,商代后期文物中丰富的甲骨文显示了当时历法的雏形。

唐代成熟:唐代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开始印制历日,即历书,上面有关于行事宜忌的内容。

黄历的演变过程

唐代: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出现了木板刻印的老黄历,官印的历日在唐代相当受欢迎,甚至屡遭私印。

宋代:现存最早的使用北宋年号的历日是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的残历钞本,内容除了一般的年神方位图外,还有《国忌》、《今年新添校太岁并十二年神真形各注吉凶图》等。

元代:元代黄历的印刷和销售达到了高峰,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全国售卖的官印黄历高达三百多万本。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黄历的内容更加丰富,除了日期、干支、二十四节气表及其注释外,还印有《三字经》、《百家姓》等普及课本的内容。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帝制被推翻,皇历改称黄历。孙中山先生提出使用西历,即公历,于是黄历中又增加公历的内容。

黄历不仅是一种历法工具,它还融合了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历数、星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宜忌,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