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大寒这个节气 具体有什么内容

小编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最寒冷时期。以下将详细介绍大寒节气的定义、时间、气候特点、习俗和养生建议。

定义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表示天气寒冷到极点。

大寒每年在公历的1月20日至21日之间交节。

时间

大寒的具体时间每年略有不同,但通常在1月20日前后。

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大寒在北方地区没有小寒冷,但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却是最冷的时期。

极端寒冷

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期,寒潮南下频繁,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雨量减少

大寒节气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

除旧布新

人们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春节即将到来。

尾牙祭

尾牙祭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全家会一起享用美食。

吃糯米饭

大寒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如糯米饭、年糕、糍粑等,以御寒滋补。

其他习俗

广东佛山的习俗是在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

安徽安庆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除夕夜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寓意“岁岁平安”。

饮食养生

大寒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后容易导致血压升高,饮食上应从油腻转向清淡,注意荤素搭配。

民间有“大寒时节吃三冬”的说法,即冬瓜、冬枣和冬甘蔗。

运动养生

建议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动作宜慢,微汗即可,以免扰动阳气。

起居养生

大寒时节应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早睡晚起,劳逸结合,避免寒风的侵袭。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最寒冷时期。其气候特点为极端寒冷和雨量减少,习俗包括除旧布新、尾牙祭、吃糯米饭等。养生方面,应注重饮食清淡、适量运动、早睡晚起,以应对寒冷的气候。

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包括:

1. 除尘:大寒节气是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大扫除,扫除家中的灰尘,寓意扫除不祥,迎接新年的到来。

2. 吃糯米饭:在南方地区,大寒有吃糯米饭的习俗。糯米性温,具有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寓意温暖和吉祥。

3. 喝腊八粥:腊八粥是大寒节气中的重要食物,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营养丰富,具有驱寒、暖胃、滋补的功效。

4. 尾牙祭:尾牙祭是商家在年末举行的祭祀土地公的仪式,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十六日进行,宴请员工,寓意辞旧迎新。

5. 贴窗花:人们会在窗户上贴上吉祥图案的窗花,寓意换吉祥,迎接新年的到来。

介绍大寒这个节气 具体有什么内容

6. 喝鸡汤:在南京等地,大寒时节有喝鸡汤的习俗,鸡汤暖身暖胃,寓意驱除寒冷,迎接新年。

7. 准备年货:大寒节气是准备过年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忙着购买年货、腌制年肴,为春节做准备。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时期的到来。在这个时节,气温骤降,寒风凛冽,人体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以下是一些大寒节气养生的注意事项:

饮食调养

温补为主:大寒时节应多食用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驱寒保暖,增强身体抵抗力。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中药材,如枸杞、红枣、桂圆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气血。

避免生冷:避免过多摄入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保暖防寒

重点部位保暖:特别注意头颈、腰腹、足部等易受凉部位的保暖。寒邪易伤阳气,导致气血凝滞,从而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疾病。

适当增添衣物:适时增添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是保护人体阳气、预防疾病的基础。

调节情绪

保持心情愉快:大寒时节,容易感到压抑、烦躁。调节情志也是养生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舒缓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适度运动

选择温和运动:大寒时节虽然寒冷,但适量的运动仍是必要的。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提高身体抵抗力并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要注意保暖并避免出汗过多而引起感冒。

预防疾病

预防呼吸道疾病:大寒时节,气温骤降,容易引发感冒、咳嗽等疾病。要注意预防疾病的发生。可以提前接种流感疫苗,注意室内通风换气,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增强体质,抵御严寒,保持身心健康。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大寒节气诗词:

1. 《大寒吟》 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2. 《村居苦寒》 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3. 《大寒》 宋·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4. 《和仲蒙夜坐》 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5. 《大寒出江陵西门》 宋·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6. 《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唐·元稹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7. 《山居大寒雪》 明·张嗣纲

山居逢岁腊,衣薄觉严寒。折竹声催听,飞禽影断看。僮仆痴环户,牛羊懒出栏。最疑天气极,指日转春官。

8. 《连夕大寒示邻士二首 其一》 宋·李光

冻云垂地北风颠,妆点江湖欲雪天。我亦随身有蓑笠,兴来同上钓鱼船。

9. 《岁寒知松柏》 宋·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

10. 《梅花》 宋·王铚

孤高来处自天人,末上常先万物新。不有大寒风气势,难开小朵玉精神。冰溪影斗斜斜月,粉镜妆成澹澹春。直伴东风到青子,多情不逐雪成尘。

这些诗词描绘了大寒节气的寒冷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