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活动重节气:小满时水稻的管理要素

小编

小满时节是水稻生长的重要阶段,此时气温逐渐升高,降水增多,对水稻的管理至关重要。以下是小满时节水稻管理的关键要素。

合理灌溉

在小满时节,水稻进入快速生长期,需水量增加。合理灌溉不仅能防止高温对根系的伤害,还能有效控制杂草生长,促进水稻健康生长。灌溉时应保持水层3-5厘米,避免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缺氧。

合理灌溉是小满时节水稻管理的核心,既能满足水稻生长的水分需求,又能防止因过度灌溉导致的根系缺氧问题。

浅水勤灌

在分蘖期,浅水勤灌可以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生长。当有效分蘖期结束后,应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结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

浅水勤灌和深水管理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生长速度,防止无效分蘖,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

施分蘖肥

小满时节是水稻分蘖的关键时期,应及时施用分蘖肥,促进有效分蘖。一般建议在移栽后5至7天亩施尿素5公斤或总含量为50%的水稻专用复合肥10公斤作分蘖肥。

及时施肥是确保水稻分蘖和生长的重要措施,分蘖肥的使用可以有效促进水稻早期分蘖,增加有效穗,为高产打下基础。

施足基肥

基肥是水稻生长的基础,建议使用中化稻花香或科得丰系列水稻肥,每亩使用30-40公斤,以满足水稻苗期对养分的需求,同时改良土壤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

农事活动重节气:小满时水稻的管理要素

施足基肥可以确保水稻在苗期获得充足的养分,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提高产量。

防治苗稻瘟和螟虫

小满时节是水稻病虫害高发期,应及时防治苗稻瘟、螟虫等病虫害。推荐使用德满田、德灿、通翘、精攻夫等产品防治虫害,明稻收、明彩等产品防治病害。

病虫害防治是小满时节水稻管理的重要环节,及时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综合防治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防治效果,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抗高温干旱品种

选择抗高温干旱的水稻品种,如呈两优607和荃优607,可以有效抗高温干旱,确保稳产增收。选择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可以提高水稻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的抗逆性,减少因天气异常导致的减产风险。

优质高产品种

选择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如中化稻花香或科得丰系列,可以满足水稻苗期对养分的需求,同时提高产量和品质。优质高产品种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还能提升稻米的品质,满足市场对优质大米的需求。

小满时节是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合理灌溉、科学施肥、及时病虫害防治和选择优质高产品种是确保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管理措施。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有效应对小满时节多变的气候条件,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小满时节是水稻种植的关键时期,以下是水稻种植在小满时节的具体农事活动:

1. 水稻插秧:小满时节是水稻插秧的最佳时机。此时气温适宜,雨水充沛,有利于秧苗的生长和成活。农民们会抓紧时间进行插秧作业,确保水稻的顺利生长。

2. 施肥管理:在插秧后,农民会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适时施肥,主要是氮肥和磷肥,以促进秧苗的分蘖和生长。施肥时通常采用叶面喷施和土壤施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秧苗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

3. 水分管理:小满期间,农民会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灌溉。在插秧后,保持田间适度的水分,有助于秧苗的生根和生长。也要注意防止田间积水,避免对秧苗造成不利影响。

4. 除草松土:为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农民会定期进行田间除草和松土,促进土壤的通气和排水,减少杂草对水稻的竞争。

5. 病虫害防治:小满时节,水稻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农民会密切关注田间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等,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

小满后,水稻田的管理对于促进丰收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管理措施:

合理施肥

氮肥和磷肥:在拔节期适量施肥,尤其是氮肥和磷肥,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

追肥:芒种时稻谷的需肥量较大,需要加强追肥措施,以促进稻谷的健康生长。

适量灌溉

小满期间:加强田间排水,避免稻田积水。

芒种时期:增加田间灌溉水量,保证稻田水分充足。

加强田间管理

除草和松土:定期除草、松土,以保证土壤通气和排水,促进稻谷生长。

病虫害防治:定期喷药防治害虫和病菌的侵害。

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高温干旱的品种,确保稳产增收。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施肥,缺什么补什么,避免盲目施肥。

分期施肥

将肥料分期施入,提高肥料利用率。

叶面喷施

在水稻生长后期,通过叶面喷施等方式补充肥料,满足生长需求,提高产量和品质。

小满时节是水稻种植的关键时期,适宜的水分、温度和土壤条件对水稻的生长和高产至关重要。以下是小满时节水稻种植的主要条件:

水分条件

适量灌溉:在水稻移栽后,需要保持田间有适量的水分,以促进秧苗的返青和分蘖。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调整水层深度,如在分蘖期保持水层在2-3厘米左右,拔节孕穗期则需灌深水6-10厘米。

蓄水保水:小满期间,南方地区进入雨季,但降雨量可能不足以满足水稻的需求,因此需要做好蓄水保水工作,以防干旱影响水稻生长。

温度条件

适宜的温度:水稻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一般在13℃以上。小满时节,气温逐渐升高,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避免低温冷害:在某些地区,如西北高原,小满期间可能会出现低温天气,影响水稻的抽穗和扬花,需采取保温措施。

土壤条件

松软的耕层:水稻根系需要充分的生长空间,因此土壤的耕层深度应在20厘米左右,以保证根系的正常发育。

保持水层:水稻是喜水作物,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层,以维持土壤的湿润和稳定,同时抑制杂草的生长。

地面平整:田面平整有助于控制水层深度,确保每株水稻都能获得相同的水分和养分,促进整齐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