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三忌讳,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小编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传统节日“上巳节”,这一天有许多传统习俗和忌讳。了解这些习俗和忌讳有助于更好地庆祝这个节日,祈求平安和健康。

吃三宝

吃鸡蛋: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吃鸡蛋象征着孕育和新生命。鸡蛋在民间传统中被认为可以驱鬼辟邪,带来健康和长寿。

吃糯米饭:五色糯米饭是三月三的传统美食,象征着健康和和谐。糯米饭用红兰草、黄栀子等植物汁液染色,寓意五谷丰登和吉祥如意。

吃荠菜煮鸡蛋:荠菜因其营养和药用价值高,被誉为“护生草”。荠菜煮鸡蛋可以驱邪消灾,带来健康。

做三事

祭拜轩辕黄帝:农历三月三是轩辕黄帝的诞辰,人们会前往黄帝故里祭拜,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沐浴清洁:古代人认为沐浴可以洁净身体和灵魂,洗去不干净和身上的脏气,避免鬼祟和疾病的侵扰。

载歌载舞:许多少数民族在这一天会载歌载舞,表达他们的喜悦和快乐。

忌三事

忌在河边走:三月三前后河水上涨,河岸湿滑,走在河边容易滑倒,甚至坠入河中,非常危险。

忌赖床晚起:在三月三这一天,人们应早起准备祭祀活动,赖床晚起被认为是不尊重祖先的表现。

忌乱说话或说丧气话:在充满吉祥意义的节日里,应避免说脏话和不吉利的话,多说顺耳好听的话,为自己争取好运气。

其他忌讳

忌碰剪刀和针线:这些锋利物品被认为会损伤财运和带来霉运。

忌半夜洗晾衣服:湿衣服容易吸引鬼魂,带来不吉利的事情。

忌随意拍他人肩头:人的肩上聚有三把火,随意拍打会熄灭这些火,招来鬼魂。

农历三月三是一个充满传统和文化意义的节日,了解并能遵循这些习俗和忌讳,不仅能更好地庆祝这个节日,还能祈求家人平安和幸福。通过吃三宝、做三事,避免三忌,人们在这一天可以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美好寓意。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习俗:

祭祀轩辕黄帝

拜轩辕:三月三被认为是黄帝的诞辰,许多地方会举行盛大的拜祖大典,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与缅怀。

春沐和洗衣

春沐:人们相信在这一天沐浴能够洗去一年的霉运,迎接新年的好运与平安。

洗衣:古时人们会在河边洗衣,以此来清除身上的不洁之物,祈求吉祥与幸福。

吃特定食物

吃桃子:相传三月三是王母娘娘举办蟠桃会的日子,吃桃子能得到王母娘娘的庇佑,延年益寿。

荠菜煮鸡蛋:这一习俗源于三国时期华佗治愈老者头痛和眼疾的故事,荠菜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

吃粉蒸肉:在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粉蒸肉是三月三的传统美食,寓意生活的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农历三月三忌讳,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忌讳

忌忘祖:三月三不仅是黄帝的诞辰日,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祖日子,提醒我们铭记祖先恩德、尊敬长辈,以及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农历三月三,被称为上巳节,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许多禁忌需要人们遵守,以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平安与健康。以下是关于农历三月三禁忌的相关介绍:

忌随意拍他人肩头: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切忌随意拍打别人的肩膀,因为从古到今都有不少人认为人的身上有着三把火,分别分布在肩膀和头部,这三把火燃烧着会让鬼不敢靠近你,如果你拍了别人的肩膀,就等于是把别人的火给熄灭了,鬼就很容易找上他,就会特别倒霉。

忌说“鬼”字: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被认为是阳界和阴界之间的界限比较松动的时候,极其容易招惹上鬼,特别是在一些特地的场所或者阴气较重的地方,例如普渡法会的现场等,所以大家最好谨言慎行,不要胡乱说法,以免鬼魂就在你的身边,导致你这天非常的倒霉。

忌讳到处乱踩: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有不少地方都会举行一些祭拜或者祈福等活动,如果你在这些举行活动的场地内乱踩乱跳,胡乱弄祭品或吃了祭品,心怀不敬的话,是会导致不好的影响的。

不在水边走:俗话说“三月三,九月九,无事不到江边走”,在农历三月三和九月初九的时候,不建议到江边、河边或者海边游玩,古时候迷信的说法是说在重大节日会有龙的子孙兴风作浪来祭祀它们的祖先,在河边容易出危险。

不熬夜: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一定不可以熬夜,以免招惹不祥之气。

不捡路边的钱: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一定不可以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女性禁忌:在农历三月三前后,女性如果是生理期,一些动工、祭祀活动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

农历三月三,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庆祝的传统节日,美食包括:

1. 五色糯米饭:象征吉祥如意和五谷丰登,由黑、红、黄、白、紫五种颜色的糯米饭组成。

2. 荠菜煮鸡蛋:寓意健康和平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3. 鸡屎藤:广西北海的传统小吃,鸡屎藤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制作成鸡屎藤面或鸡屎藤粿仔汤。

4. 蒿子粑:传统江南地区的美食,用青蒿制作,寓意健康不生病。

5. 乌米饭:畲族地区的传统美食,用乌稔树的叶子煮汤后浸泡糯米蒸煮而成,寓意驱邪扶正。

6. 艾叶糍粑:用艾叶和糯米粉制作,口感软糯香甜,具有独特的清香和药用价值。

7. 壮粽:壮族地区的特制传统食品,用糯米和猪肉等食材煮制而成,寓意孝敬父母和祈求父母高寿。

8. 水菊粑:安庆太湖县、潜山一带的传统美食,用春季常见的野菜水菊制作,口感清香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