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个秋老虎是啥意思 从什么时间算起

小编

“十八个秋老虎”是一个民间俗语,用来描述立秋后出现的高温天气现象。了解这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秋季的高温天气。

民间说法

在民间,立秋后的短期高温天气被称为“秋老虎”。民间有“立秋后十八个秋老虎”的说法,意味着立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高温天气,通常持续10到20天。

这种说法反映了人们对秋季气候变化的观察和经验总结,虽然气温较高,但并不会像夏季那样持续酷热。

气象学定义

在气象学上,“秋老虎”指的是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通常发生在8月底至9月之间。气象学上的定义强调了“秋老虎”的短期和局部特性,与民间说法有所不同,但都指出了其高温和回热的特征。

开始和结束时间

秋老虎一般从8月底至9月之间开始,持续7到15天不等。具体时间因年份和地区而异,有时会出现“秋老虎”来了又去,去了又回来的情况。

秋老虎的时间段反映了其作为季节性气候现象的特点,每年具体表现会有所不同,这与副热带高压的移动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高温天数

秋老虎期间的高温天数一般会超过4天,最长时间可能达到10天以上。高温天数的差异进一步说明了秋老虎的多变性和局部性,不同地区的秋老虎可能会有显著差异。

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秋老虎的形成主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有关。秋季,副热带高压逐步南移后又向北抬,导致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

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是秋老虎形成的关键因素,这种气象现象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类似的表现,如北美的“印第安夏”和欧洲的“老妇夏”。

气候背景和地形因素

秋老虎的形成还受到气候背景和地形因素的影晌。南方的秋老虎通常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这与地理位置和地形有关。

十八个秋老虎是啥意思 从什么时间算起

地域差异导致了秋老虎表现的多样性,这也反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十八个秋老虎”是民间对立秋后短期高温天气的一种形象描述,通常发生在8月底至9月之间,持续7到15天。其形成主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移动和气候变化有关,不同地区的秋老虎表现有所差异。了解这一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秋季的高温天气。

秋老虎是指在立秋之后,短期回热的天气现象,通常发生在8月底至9月之间。这种天气因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秋老虎的持续时间一般为7至15天,但每年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有时会反复出现。

形成原因

秋老虎的形成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

天气特征

秋老虎的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空气干燥,阳光充足。

地域差异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

民间说法

民间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广为流传。这种说法的意思是,每年的立秋当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就把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个秋老虎;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则称为“顺秋”。

秋老虎的持续时间一般为7至15天,有时也可能持续更长时间,最长可达到半个月至两个月不等。具体持续时间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

秋老虎天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8月底至9月之间,持续时间为7至15天。这种天气现象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在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升,导致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以下是秋老虎天气的主要特征:

1. 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秋老虎天气的显著特点是早晚气温较低,较为凉爽,但午后气温迅速升高,甚至可能超过35℃,给人带来强烈的闷热感。

2. 空气干燥,阳光充足:在秋老虎期间,空气湿度较低,阳光充足,导致天气干燥,早晚温差较大。

3. 持续时间不一:秋老虎的持续时间因地区而异,南方地区可能持续长达五六十天,而北方地区则相对较短,一般为半个月至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