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三千八百坎是什么,它的历史由来

小编

南平三千八百坎是一条著名的古道,因过去从坎脚至坎顶有三千八百级石阶而得名。它不仅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道,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传说。以下将详细介绍三千八百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文化意义及其现代保护与旅游开发。

地理位置

三千八百坎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西北部的茫荡山脚下,距离市区约15公里。

名称由来

三千八百坎因昔时从坎脚至坎顶要登三千八百级石阶而得名。

修建历史

三千八百坎始建于何时未见于文献记载,但在滴水岩下有石刻“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六月吉日廖地叶凤翔改砌”;在距坎顶382级处道旁岩石上刻有“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六月洪水崩流重砌”。

杨八妹的传说

民间传说三千八百坎是宋代名将杨业之女杨八妹领兵到此修建的,故在三千八百坎和茫荡山上,有许多关于杨八妹的传说,如杨八妹点将台、练兵场、杨八妹在此破寨后留下的宝剑、死后的化身(石佛)、杨八妹带来的漫天大雾等等。

重要历史事件

传说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延平城时,经常到茫荡山三千八百坎,每当凌晨在金山之顶,望着旭日,心生感慨,曾留有诗作。

建筑特色

三千八百坎古道沿途景色随着登山高度的变化而不同,或石壁陡峭、或深谷悬崖;山涧小溪忽在道旁潺潺低唱,忽而在断崖前跌落为瀑布。

文化意义

三千八百坎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见证了多次历史变迁,成为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许多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足迹,如辛弃疾、文天祥、马可·波罗、徐霞客等。

保护现状

自2017年以来,延平区以河长制为重要抓手,开展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改善了全域环境面貌,推动了三千八百坎的旅游开发。

旅游开发

三千八百坎现已开辟有户外拓展、赏花、观瀑、烧烤、登山、采摘、荡秋千、儿童戏水场、打糍粑、捡田螺等20余项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成为假期游玩的绝佳选择。

南平三千八百坎不仅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道,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传说。它见证了多次历史变迁,成为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现代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使得三千八百坎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南平三千八百坎的地理坐标和最佳旅游季节如下:

地理坐标

南平三千八百坎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茫荡山,距离南平城北约3公里,福银高速北出口约3.6公里。

最佳旅游季节

春季(3-5月):万物复苏,山花烂漫,适合踏青赏花。

夏季(6-8月):绿树成荫,蝉鸣鸟语,是避暑的好时节。

秋季(9-11月):银杏金黄,层林尽染,景色如画。

冬季(12-2月):云雾缭绕,雪景如诗,别有一番风味。

南平三千八百坎沿途有许多值得一停的景点,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景点:

1. 怡心亭:位于景区入口处,是游客开始徒步之旅的第一个休息点,可以在此欣赏到古道入口的风光。

2. 岩脚亭:位于石阶的下方,提供了一个观赏溪流和瀑布的好位置,溪水潺潺,景色宜人。

3. 半岩村:传说中杨八妹曾在此驻军,村中有半岩石,据说是杨八妹宝剑所劈,村旁有棵1850年的古樟树,树围达350厘米。

南平三千八百坎是什么,它的历史由来

4. 双龙瀑布:瀑布分两股飞泻而下,汇入水潭,景色壮观,是游客必到之地。

5. 滴水岩:岩壁上有“滴水岩”三字,是纳凉的好地方,溪水滴落在岩石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6. 将军桥遗迹:相传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桥虽已毁,但遗迹仍可寻见。

7. 义声载道碑:由民国省长萨镇冰题词,表彰王堂选修路功绩,立于坎顶附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8. 宋代古堡:位于坎顶,古堡内有民国时期的建筑,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9. 通天大圣碑:与齐天大圣孙悟空相关的石碑,具有神秘色彩。

10. 金山、银山:位于古堡两侧,是观日出、云海和空谷传声的最佳位置。

南平三千八百坎的传说有以下版本:

1. 杨八妹修路传说:相传北宋杨八妹带兵入闽,因山路崎岖,运粮不便,下令修此古道。她用宝剑削出三千八百级石阶,方便军队行进。

2. 依金寻宝传说:有个福州青年依金流浪到三千八百坎,因劳累饥饿在山洞前休息,喝下山洞中的泉水后,发现石洞中有发光的大石鳞。他抓住石鳞卖钱,最终在石洞中找到黄金,成为富翁。

3. 王堂选修路传说:清光绪年间,南平茂地乡筠竹村村民王堂选为方便行人,募捐并亲自修筑三千八百坎古道,历时十年,终将古道修整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