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近期对31处不规范地名进行了整改,这些地名因“大洋怪重”被认定为不规范。以下是详细信息。
洋地名
包括“加州商业广场”、“加州建材家居广场”、“加州花园”等,这些地名被认为使用了外国地名,容易造成误解。
使用外国地名命名在国内并不常见,容易引起公众的混淆和不满。整改这些地名有助于维护地名的规范性和社会秩序。
怪地名
如“帝豪大厦”、“皇达大厦”等,这些地名中的“帝豪”、“皇达”容易联想到封建帝王文化色彩,被认为“怪”。使用带有封建色彩的地名可能会误导公众,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这种命名方式不符合现代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大地名
如“中央湾区”、“央玺”、“中央天成”等,这些地名使用了“国际”、“世界”、“中央”等词语,被认为过于夸大。大地名的使用容易让人联想到夸大其词,不符合地名命名的规范要求,同时也可能误导公众对地理实体的认知。
重地名
如“支一路”、“支二路”等,这些地名在设计部门临时用名中大量存在,造成了误导。重地名会导致公众在使用地图和导航时产生混淆,影响出行和日常生活,必须进行整改。
实体招牌和网络地图的更改
厦门市民政局已经根据有关规定对这些不规范地名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列出了标准地名,并计划在公示结束后向相关责任单位企业下发整改通知,年底前完成整改。
整改措施包括更改实体招牌和网络地图,确保公众能够准确找到新的地名,避免因地名更改带来的不便。
导航系统的无缝衔接
业内人士表示,网络地图和导航App可以在后台实现无缝衔接,即便市民游客输入了旧地名,也可链接导向新地名,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这一措施有助于确保地名更改的顺利进行,不会影响公众的日常出行和导航使用。
市民和专家的反应
市民和专家对此次地名整改反响不一。一些市民担心改名后找不到路,而专家则认为整改有助于提升地名的规范性和社会秩序。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些不便,但从长远来看,整改地名有助于规范社会公共信息,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
厦门对31处不规范地名进行整改,这些地名因“大洋怪重”被认定为不规范。整改措施包括更改实体招牌和网络地图,确保公众能够准确找到新的地名,同时导航系统也将进行无缝衔接。尽管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些不便,但从长远来看,整改地名有助于提升地名的规范性和社会秩序。
厦门地名整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厦门此次地名整改是为了落实国家民政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及福建省相关部门的要求。这些文件指出,一些地区存在“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割断了地名文脉,损害了民族文化,妨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活动。
2. 隔断地名文脉,损害历史文化:不规范地名的存在割断了地名的历史文脉,损害了民族文化。例如,许多地名过于崇洋媚外或怪异难懂,导致地名失去了其原有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历史原因导致的地名不规范:厦门的一些不规范地名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例如,十几年前商品房市场兴起时,开发商热衷于给楼盘取洋名,导致了许多“大洋怪重”的不规范地名。地名管理权的分散也使得地名管理难以统一。
4. 规范地名管理,提升城市形象:通过地名整改,厦门希望规范地名管理,提升城市形象,避免因不规范地名给市民和游客带来不便。整改工作不仅涉及地名的更改,还包括对地名命名的审批机制进行健全,从源头上杜绝不规范地名的产生。
厦门地名整改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正面影响
1. 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承:
地名整改有助于消除“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恢复和弘扬地方历史文化,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厦门市民政局通过地名整改,保留了如“同文路”、“局口街”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名,展示了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2. 改善居民生活便利性:
通过规范地名命名,特别是道路和公共设施的命名,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得到了提升。例如,厦鼓海域3个客运码头启用新名称,为游客提供了更加精准、便捷的引导服务。
3.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地名整改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还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同安区褒美村通过“地名+品名”的形式成功注册了“褒美进士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增收。
负面影响
1. 生活不便和成本增加:
地名更改可能导致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如需要更换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等证件,增加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例如,小区改名后,居民需要办理相关证件的变更登记,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和费用支出。
2. 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削弱:
地名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然更改可能导致部分居民感到不适应,甚至产生对城市认同感的削弱。特别是对于老一辈居民,地名更改可能让他们感到失去了历史的连续性。
3. 对旅游业的影响:
厦门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地名更改可能对游客的导航和旅游体验产生一定影响。外地游客可能因为不熟悉新地名而感到困惑,影响旅游服务的连贯性和质量。
厦门地名整改后,出现了许多新的地名,这些地名大多沿用当地地名或以当地地名派生,同时也有一些新命名的道路和居民点。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新地名示例
道路名称:
塘边东路、塘边西路:因位于塘边村的东部和西部而得名。
岩内一路、岩内二路、岩内三路:由岩内路派生而出。
祇园路:位于国家会计学院北,因祇园寺而得名。
居民点名称:
祥和一里、滨富一里:位于同安区滨海西大道旁。
沧凤路、沧梧路、沧桐路:位于海沧东屿村附近。
锦园里、钰园里、松源里:分别位于同安区和翔安区,寓意美好、繁荣和坚韧。
地名整改的背景和原则
厦门市于2019年启动了不规范地名的清理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大洋怪重”四类地名,即“洋”地名、“怪”地名、“大”地名和“重”地名。整改的原则是遵循“名从主人”,以当地地名为主,派生新地名,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同时体现当地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