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重阳节买什么吃 厦门重阳节有何习俗

小编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和特色美食。以下是关于厦门重阳节买什么吃以及厦门重阳节的习俗的详细介绍。

菊花酒

菊花酒在重阳节期间非常受欢迎,尤其在古代,菊花酒被视为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厦门人会在重阳节酿制菊花酒,并在第二年重阳节饮用。菊花酒不仅具有保健功能,还能增添节日的气氛,体现了厦门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期间的传统美食,通常用糯米粉、红枣、核桃、花生等原料制作,口感软糯,甜而不腻。厦门的重阳糕还会加入一些特色食材,如莲子、莲蓉、红豆等,使口味更加丰富。

重阳糕不仅美味,还寓意着百事俱高、步步高升,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补品

闽南人习惯在重阳日进补,称为“补重阳”。常见的滋补品包括铁皮枫斗、金线莲、当归、川芎、党参等中药。进补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体现了厦门人对健康的重视,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关爱。

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厦门人在这一天会相约到郊外、山顶或高楼之上,欣赏美丽的秋景,感受大自然的壮丽。登高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还能让人心旷神怡,忘却烦恼,为来年带来好运。

赏菊饮酒

重阳节时节,菊花盛开,厦门人会赏菊饮酒,菊花被视为长寿的象征,饮酒则能增添节日的气氛。赏菊饮酒不仅是对自然的欣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厦门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

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其果实呈红色,古人认为茱萸具有辟邪、祈福的功效。在重阳节这一天,厦门人会采摘茱萸,佩戴在身上或放在家中,以祈求平安和幸福。

佩茱萸的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体现了厦门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送顺风、脱草鞋

厦门重阳节买什么吃 厦门重阳节有何习俗

旧时闽南重阳还有独具特色的民俗送顺风。亲朋好友会准备公鸡、线面、名贵中药材和家乡土特产,上门馈赠或设宴饯行,祝其一路平安,俗称送顺风。来年的四、五月,商船平安归来,则亲朋好友们又要来送礼、探望,为其接风洗尘,俗称脱草鞋。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厦门人对亲朋好友的关爱,也反映了他们在海上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厦门的重阳节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习俗,也有特色的滋补品和民俗活动。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厦门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反映了他们对健康、长寿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厦门重阳节的传说主要与桓景斩瘟魔的故事相关。以下是该传说的详细内容:

传说概述

在东汉时期,汝河地区出现了一个瘟魔,每逢九月初九,瘟魔就会出来作乱,导致家家户户有人病倒,甚至丧命。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名叫桓景,他的父母也因瘟疫而亡。桓景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害。他历经艰辛,终于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强的仙长,学得了降妖剑术。仙长还赠给他一把降妖宝剑、一包茱萸叶和一瓶菊花酒,并传授了他避邪秘诀。

斩瘟魔的过程

桓景回到家乡后,在九月初九这一天,按照仙长的嘱咐,发给每位乡亲一片茱萸叶和一盅菊花酒,并带领他们登上高山避险。瘟魔出现时,闻到茱萸和菊花酒的气味,不敢靠近。桓景趁机手持宝剑,与瘟魔展开激战,最终将瘟魔斩杀。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用受瘟疫的侵扰。

习俗的由来

为了纪念桓景的英勇事迹,人们在每年的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这些习俗逐渐传承下来,成为重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厦门重阳节的传统美食包括菊花酒和重阳糕。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祛灾祈福的吉祥酒,重阳糕则寓意步步高升和长寿。

厦门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包括:

1. 登高望远:重阳节是登高的好时节,人们会相约到郊外、山顶或高楼之上,欣赏美丽的秋景,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2.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闽南地区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寓意着百事俱高、步步高升。

3. 赏菊饮酒:菊花盛开,人们会摆放菊花,品酒赏菊,共度佳节。菊花酒的制作历史悠久,适量饮用对身体有益无害。

4. 佩茱萸:茱萸被认为具有辟邪、祈福的功效,人们会采摘茱萸,佩戴在身上或放在家中,以祈求平安和幸福。

5. 进补:闽南人习惯在重阳日进补,称为补重阳,民间多以家禽肉炖当归、川芎、党参等中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