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珍珠塔的故事,越剧珍珠塔赠塔唱词

小编

同里珍珠塔的故事是一个脍炙人口的美丽爱情故事,讲述了方卿因家道中落而得到表姐陈翠娥帮助,最终中状元并与表姐完婚的曲折经历。越剧《珍珠塔》中的赠塔唱词更是这段故事中的经典片段,展现了表姐陈翠娥对方卿的深情厚意。

故事背景

方卿的家道中落:方卿是河南官宦之子,因家道中落,前往襄阳姑母家借贷,却遭到姑母方朵花的奚落和拒绝。

同里珍珠塔的故事,越剧珍珠塔赠塔唱词

陈翠娥的善举:表姐陈翠娥得知方卿的困境后,决定帮助他,以赠干点心为名,暗赠珍珠塔作为盘缠。

方卿的逆袭:方卿凭借珍珠塔的帮助,顺利进京赶考,最终高中状元,成为八府巡按。

故事情节

方卿与翠娥的婚事:方卿中状元后,乔装成道士回到襄阳,以唱道情的方式试探姑母,最终使姑母羞愧,同意他与翠娥完婚。

陈翠娥的牺牲:陈翠娥在方卿赴京期间,因思念表弟而病倒,但她始终关心着表弟的安危和前途。

方卿的复仇与和解:方卿以高官身份回到襄阳,不仅报复了势利的姑母,还与翠娥和解,最终两家和好。

唱词内容

陈翠娥的深情:

“手捧珠塔动思绪,深相忆河南表弟与舅母。”

“这珠塔原是我娘陪嫁物,足见得舅母爱她是掌上珠。”

“表弟呀,为姐未曾得罪你,你说此话该不该。”

赠塔的寓意:

“礼物并非送表弟,我是孝敬舅母尽心意。”

“物虽轻人情重,麻烦你路上小心莫丢弃。”

“表弟带物须谨慎,这是为姐一片情。”

唱词分析

情感表达:唱词通过陈翠娥的口吻,表达了对表弟方卿的深情厚意和对舅母的孝顺之情。珍珠塔作为传家宝和定情信物,象征着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艺术特色:唱词中多次重复“表弟呀”,通过反复的叮咛和嘱咐,展现了陈翠娥对方卿的牵挂和关心。这种细腻的表达方式,使得唱词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文化意义:唱词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传统美德的弘扬。陈翠娥的善举和无私,体现了江南女子的贤淑和善良,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同里珍珠塔的故事通过越剧《珍珠塔》的赠塔唱词得到了生动的展现。陈翠娥的深情厚意和无私帮助,不仅帮助了方卿度过难关,也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这段故事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也激励了无数人对爱情和亲情的珍视。

越剧《珍珠塔》的唱腔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旋律优美、格律严谨:《珍珠塔》的唱腔以越剧的传统曲调为主,旋律优美,格律严谨,表演细致,抒情性强。唱词格律严谨,用韵严格,珍珠塔以唱段为主的戏,道白以韵白为主,韵白在珍珠塔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 多层次的情感表达: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板式,如慢板、二凡、三板腔体等,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层次。例如,在《惊塔》选段中,方卿的唱腔低回婉转,层层上扬,表现出了方卿内心的惊恐、疑惑和悲愤,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

3. 陆派唱腔的独特韵味:陆派唱腔以其深沉、细腻、内涵丰富而著称,通过陆派特有的声音处理,将方卿的悲愤和坚持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君子受刑不受辱”这一段,通过多种板式的转换和细腻多变的唱法处理,细致而有层次地唱出方卿遭姑母奚落后的复杂心理。

4. 人物性格与唱腔的结合:在《珍珠塔》中,陈丽君通过唱腔和表演的结合,成功塑造了方卿这一人物形象。方卿的唱腔既有善良、孝顺的一面,又有软弱、自卑的一面,通过眼神、表情、动作等细节,将方卿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越剧《珍珠塔》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如下:

1. 方卿:方卿是相国之孙,因家道中落而前往襄阳向姑母陈培德借贷。他性格善良、孝顺,但又软弱、自卑。在姑母的羞辱下,他发誓不做官不进陈家门,表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最终,他高中状元,衣锦还乡,并化装成道士羞讽姑母,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2. 陈翠娥:陈翠娥是方卿的表姐,她贤淑善良,对表弟的遭遇深感同情。她以“带点心”为名,暗中赠送方卿祖传宝贝珍珠塔,表现出她的机智和善良。后来,她因误以为方卿遭遇不测而忧伤成病,最终与方卿完婚,体现了她的深情和忠诚。

3. 陈朵花:陈朵花是方卿的姑母,她势利、刻薄,对落魄的方卿百般羞辱,表现出封建社会中嫌贫爱富的势利思想。在方卿中状元后,她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显示出她的虚伪和自私。

4. 陈培德:陈培德是陈朵花的丈夫,他深明大义,得知女儿赠送珍珠塔后,急忙追赶方卿,试图挽留他。最终,他将女儿许配给方卿,体现了他的正直和仁义。

越剧《珍珠塔》讲述了明代官宦之后方卿因家道中落,去襄阳姑母陈氏家借贷,遭到姑母奚落,愤而辞归。表姐陈翠娥得知后,假托送点心,暗赠传世之宝珍珠塔,助方卿赴京应试。方卿途中被强盗劫去珍珠塔,幸得毕云显相救,后中状元。回乡时,方卿乔装成道士,到陈府唱道情羞讽姑母,姑母悔愧,最终方卿与翠娥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