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尔族是中国境内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民歌传统。以下将从塔塔尔族的文化背景、民歌特点和舞蹈文化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历史背景
起源与发展:塔塔尔族源于古代保加尔人、钦察人和突厥化的蒙古人,经过长期融合发展而成。他们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从俄罗斯迁移到中国新疆地区定居。
人口分布:根据2020年数据,中国境内塔塔尔族人口约为3544人,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北部地区,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乌鲁木齐市。
语言与文字
语言特点:塔塔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钦察语支,与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有共同点,但也有独特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文字系统:塔塔尔族曾使用阿拉伯字母的文字,后改为拉丁字母,现主要使用汉文、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
宗教信仰
主要信仰:塔塔尔族主要信仰教,生活习俗受到文化的深刻影响。
宗教节日:主要节日包括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和撒班节(犁头节)。
传统服饰
男子服饰:通常穿宽袖直领、对襟开胸的白衬衫,外搭黑色齐腰短背心或黑长衫,冬季戴黑色卷毛皮帽。
女子服饰:喜欢穿宽大荷叶边的连衣裙,外套绣花紧身小坎肩,头部会扎上绣花小帽并配以各种饰品。
民歌分类
劳动歌曲:包括农耕时的劳动歌曲和放牧时的牧歌,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爱情歌曲:反映塔塔尔人对自由恋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形式多样,包括独唱和对唱。
颂赞歌:表达对家乡和民族的热爱,常常以歌颂大自然为主题。
习俗歌曲:包括摇篮歌、婚礼歌和祭祀歌,反映塔塔尔族的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
民歌特点
节奏与旋律:塔塔尔族民歌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华丽,结构短小精干,易于上口。
故事性:许多民歌具有强烈的故事性,通过歌唱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故事。
著名民歌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由著名歌唱家王洛宾等人演唱,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和姑娘的爱情故事。
《巴拉米斯肯》:意为“可怜的小伙子”,在新疆各民族中广泛流传。
舞蹈种类
踢踏舞:在新疆塔城、伊宁等地居住的塔塔尔族人喜欢跳的一种民间舞蹈,节奏感强,动作多样。
艾皮排舞: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舞蹈动作优美,常用于庆典和聚会。
婚礼舞:在婚礼上表演,舞蹈动作欢快,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舞蹈特点
节奏与动作:塔塔尔族舞蹈节奏明快,动作灵巧活泼,舞蹈动作中男子多踢蹲跳跃,女子多手部腰部动作。
群众性:塔塔尔族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在节日和喜庆时人们常举行舞蹈比赛。
塔塔尔族文化丰富多彩,涵盖历史、语言、宗教、服饰、音乐和舞蹈等多个方面。其民歌和舞蹈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还反映了塔塔尔族人的生活、情感和社会习俗。通过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塔塔尔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塔塔尔族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肉孜节:
含义:肉孜节是波斯语“斋戒”的意思,是教的重要节日,庆祝斋月期满。
时间:教历每年十月一日。
习俗:节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粉刷墙壁,制作炸馓子、油饼、糕点等食品。节日早晨,成年男性去寺做节日礼拜,礼拜结束后,人们去墓地悼念亡故的亲人,然后开始热闹的节日活动。
2. 古尔邦节:
含义: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献牲”的意思,是教的重要节日,纪念先知易卜拉欣的忠诚。
时间:教历每年十二月十日。
习俗:节前,人们要预先准备好作为“献牲”的牲畜。节日当天,男人们从寺做完聚礼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宰牛羊。节日期间,几乎家家要煮肉待客,互相拜节。
3. 撒班节:
含义:撒班节是塔塔尔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撒班”是塔塔尔族犁地的一种农具,节日旨在纪念这种新式犁的发明,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时间:每年6月20日至25日,农忙期间举行。
习俗:节日活动多在风景优美的地方进行,包括摔跤、赛跑、穿麻袋赛跑、叼匙竞走、跳远、爬滑、赛马等各种娱乐活动,以及演出文艺节目。
塔塔尔族民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音乐结构与旋律
短小具有方整性:塔塔尔族民歌的结构通常短小精悍,具有方整性,易于记忆和传唱。
曲调抒情欢快:多数民歌曲调抒情、欢快,音符密集,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常用五声音阶或六声音阶:塔塔尔族民歌常用五声音阶或六声音阶,并以do、re、sol、la为调式主音。
终止式特点:常用主音先现、同音反复的手法构成民歌的终止式,使歌曲结构更加完整。
2. 歌曲分类与内容
抒情歌曲:包括情歌和赞歌,情歌数量最多,赞歌则多赞美森林、草原和故乡。这类歌曲速度徐缓,曲调多用五声性级进,并采用装饰性回旋音或反向重复等手法,使旋律华丽流畅。
劳动歌曲:包括牧歌、收割之歌、打草歌等。牧歌节奏自由,而收割之歌和打草歌则以强有力的切分节奏贯穿全曲。
习俗歌曲:多在婚礼仪式中由男女青年集体对唱,内容多为对新郎、新娘的赞颂和祝福,歌词诙谐、风趣。
其他歌曲:包括老人的歌、儿歌、摇篮曲以及反映旧社会阶级压迫下穷苦人悲惨命运的悲歌等。
3. 演唱场合与形式
演唱场合:塔塔尔族民歌多在传统节日、丰收喜庆或婚礼等场合演唱,常即兴填词,表达情感。
演唱形式:除了独唱外,还有对唱,尤其是在婚礼等场合,男女青年通过歌声表达对彼此的爱慕和祝福。
4. 乐器与伴奏
常用乐器:塔塔尔族常用的乐器有手风琴、七弦吉他、曼陀林等。民间原有“孔涅”(2孔木笛)和“科比斯”(铜制口弦),但现已失传。
器乐曲:多为民歌主题变奏,流行的曲目有《婚礼进行曲》和《白天鹅进行曲》等。
5. 歌词特点
押韵形式:塔塔尔族民歌的歌词多采用押脚韵的形式,主要有隔行韵、双行韵和尾韵三种形式。
比喻与象征:歌词中常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以姑娘的名字或动植物来命名歌曲,表达对爱情和自然的赞美。
塔塔尔族的传统手工艺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刺绣:
塔塔尔族妇女擅长刺绣,绣制的民族小花帽尤为精致。刺绣工艺方法多样,包括丝线手绣、丝线结绣、“十”字花绣、“米”字花绣、钩花刺绣、挑花刺绣、串珠片绣等。常见的图案有各种花卉草木和几何图案,广泛应用于帽子、头巾、枕巾、手帕、床单、袖口、领口、衣襟等。
2. 木工:
塔塔尔族木匠擅长制作各种造型优美、典雅大方的桌椅板凳、木床、木箱等家具。他们还善于制作桶、壶、炉、盘、碗、刀、叉等日用器具。
3. 金属加工:
塔塔尔族工匠擅长制作各种铁制、铜器、铝器、陶瓷器皿与金银器物。他们采用敲、砸、压、弯、拉、铆、接等先进工序制作各种工艺品。
4. 皮革加工:
塔塔尔族工匠用皮毛制作皮衣、鞋靴、皮囊、皮绳、皮鞭、牲畜用具等,深受各族消费者的青睐。
5. 彩绘与镂刻:
塔塔尔族的建筑装饰中广泛应用彩绘和镂刻工艺。彩绘图案多取材于各种花卉,并以并列、对称、交错、循环等手法构成。木刻则多用于门窗、柱子、天棚等,雕刻的花卉草木纹样复杂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