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姓氏,其来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杞国。以下将详细介绍夏侯姓的来源、迁徙分布、历史名人及其郡望和堂号。
起源背景
出自姒姓:夏侯姓源于姒姓,这是夏禹的后代。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今河南杞县),春秋时建立杞国。
杞国灭亡: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国,杞简公的弟弟姒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其是夏禹的后代,封他为侯爵,称为夏侯氏。
得姓始祖
夏侯得姓始祖为姒佗,他是夏禹的后代,因封号为夏侯,其后代子孙便以夏侯为氏。
主要分布地
谯郡和鲁国郡:夏侯氏的郡望为谯郡和鲁国郡。谯郡东汉建安年间设置,治所在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间;鲁国郡西汉初设置,治所在今山东曲阜、泗水一带。
现代分布:夏侯姓主要分布在江西吉安、赣州、分宜等地,以及安徽天长、江苏盱眙、贵州毕节、山东等地。
人口数量
夏侯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但在一些地区仍有一定的人口数量。
著名人物
夏侯婴:西汉沛县人,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从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
夏侯惇:三国魏人,曹操手下大将,历任多个重要职务,战功卓著。
夏侯渊:三国魏人,夏侯惇族弟,曹操手下大将,战功卓著,最终战死在定军山。
夏侯玄:三国魏人,夏侯惇之侄,曹爽辅政时期的重臣,后因政变被杀。
夏侯湛:晋代散骑常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
郡望
谯郡:东汉建安末年设置,治所在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间。
鲁国郡:西汉初设置,治所在今山东曲阜、泗水一带。
堂号
汝阴堂:因西汉夏侯婴被封汝阴侯而得名。
夏侯姓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的杞国,因杞简公的弟弟姒佗逃往鲁国并被封为夏侯侯而得名。夏侯姓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承,迁徙分布广泛,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其郡望为谯郡和鲁国郡,堂号有汝阴堂等。夏侯姓不仅代表着一个家族的荣耀,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
夏侯姓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以下是一些代表人物:
1. 夏侯婴: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跟随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
2. 夏侯惇: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将领,曹操的得力助手,历任东郡、陈留、济阴太守、河南尹等职,后任大将军。
3. 夏侯渊: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将领,曹操的得力助手,曾参与官渡之战、平定北方、征讨马超、灭张鲁等战役,后在定军山之战中战死。
4. 夏侯霸:夏侯渊之子,三国时期魏国的将领,后因司马懿政变,投奔蜀国,被封为车骑将军。
5. 夏侯玄: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任散骑黄门侍郎、魏征西将军等职,后被司马懿所杀。
6. 夏侯湛:晋代散骑常侍,著名文学家,文章宏富,善构新词,容颜俊美,曾与潘岳同车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7. 夏侯胜: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少随夏侯始昌学今文《尚书》,称“大夏侯”,常以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曾任太子太傅。
8. 夏侯建:西汉今文尚书学“小夏侯学”的开创者,从夏侯胜和欧阳高学习今文《尚书》,称“小夏侯”,宣帝时立为博士,官至太子少傅。
夏侯姓的郡望主要有两个:
1. 谯郡:东汉建安年间设置,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其地在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间。
2. 鲁国郡:西汉初将秦朝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治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魏及晋代又改为鲁郡,其地相当于今山东曲阜、泗水一带。
夏侯姓的名人有:
1. 夏侯婴:西汉沛县人,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跟随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
2. 夏侯惇:三国魏人,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东郡、陈留、济阴太守、河南尹等职。
3. 夏侯渊:三国魏人,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陈留、颍川太守。
4. 夏侯玄:三国魏人,弱冠为散骑黄门侍郎,曹爽辅政,玄为爽姑子,任魏征西将军,掌管雍凉州军事。
5. 夏侯霸:夏侯渊之子,在魏官至右将军、征蜀护军,屯住陇西,多次参见对蜀战争。后因司马懿政变,曹爽被杀,夏侯玄被调离,夏侯霸心不自安,投奔蜀国,被封为车骑将军。
6. 夏侯湛:晋代散骑常侍,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容颜俊美,曾与潘岳同车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7. 夏侯胜:西汉时东平人,少随夏侯始昌学今文《尚书》,称“大夏侯”,常以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
8. 夏侯建:西汉今文尚书学“小夏侯学”的开创者,字长卿,东平人,从夏侯胜和欧阳高学习今文《尚书》。
9. 夏侯郎:隋代学者,开皇时,曾绘《三礼图》。
10. 夏侯审:唐代御史,为大历十才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