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来临大棚浇水是提温还是降温 降温加湿

小编

在大寒时节,大棚管理尤为重要,尤其是温湿度的调控。以下是关于大棚浇水在降温加湿方面的详细解答。

降温

覆盖地膜:覆盖地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降低棚室内的空气湿度。地膜覆盖可以防止浇水后棚室内空气湿度的大幅度提高。

通风换气:放风是排湿的主要措施,一般应在中午前后气温高时进行,以放顶风和腰风为主,不能放底脚风,以防棚室温度过低。

升温降湿:当棚室内气温每升高1℃,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下降3%~5%。采用升温降湿方法既可满足蔬菜对温度的需要,又可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加湿

合理浇水:浇水的次数和每次的浇水量需根据天气、土壤状况、蔬菜种类、生长期及生长势而定,一般应浇小水或隔沟轮浇,切忌大水漫灌。

膜下沟灌或滴灌:有条件时,可采用膜下沟灌或滴灌,以减少灌水量和蒸发量。

覆盖无滴膜:采用无滴膜覆盖可以显著减少棚内的雾气,水珠遇到膜后会顺利流下,而非滴落到植株上,从而降低空气湿度。

适宜时间

晴天上午:一般可在晴天上午10~12时浇水,并配合通风排湿。

避免低温时段:要避免在清晨和傍晚浇水,以防引起蔬菜冻害。

控制浇水量

适度浇水:冬季大棚蔬菜浇水应适当减少,浇水量一般应浇小水或隔沟轮浇,切忌大水漫灌。

按需浇水:根据土壤墒情和蔬菜需水量进行合理浇水,避免过度浇水导致地温下降和根系受伤。

节水灌溉

滴灌或膜下浇水:建议采用滴灌或膜下浇水,这样可以有效阻止地面水分蒸发,降低棚室内的空气湿度,防止病害发生。

蓄水增温:在大棚内建蓄水池,先将水经蓄水池提升温度后再浇灌蔬菜,这种方法简单、实用,效果也不错。

在大寒时节,大棚浇水的主要目的是降温加湿,以保障蔬菜的正常生长。通过覆盖地膜、合理通风、升温降湿、适度浇水、膜下沟灌或滴灌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棚室内的湿度,同时避免因浇水导致的温度下降和根系受伤。科学合理的浇水管理是冬季大棚蔬菜高产优质的关键。

大寒时节,大棚蔬菜的管理重点在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蔬菜的健康生长。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

保持适宜的温度

1. 多层覆盖保温:

采用多层覆盖的方式,如一层棚膜、一层二道膜、一层小棚膜,可以有效提高棚内温度,夜间比露地高4.5℃左右。

夜间在小棚上覆盖草帘,增加保温性,但操作较费工。

2. 增设墙体保温层:

使用普通农膜或旧薄膜,剪裁成长幅并粘结成缝筒,插入木棍包住后墙与山墙,填充碎草以提高夜间温度。

这种方法可显著提高温室内的夜间温度,对稳定严寒时期的夜温效果明显。

3. 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增温:

在栽培畦内挖沟,填入秸秆并放置微生物菌剂,秸秆分解释放热量与二氧化碳,提高根层土壤温度约2℃。

还能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生态环境,为作物补充二氧化碳。

4. 点火增温:

在强寒流袭击时,室内夜间温度低于6℃时,可在设施内点燃沼气或煤球炉进行增温。

注意防止二氧化碳中毒,使用沼气时需先通风后进入。

5. 合理浇水:

浇水是导致棚室内湿度增加的主要因素,应根据天气、土壤状况、蔬菜种类等因素合理浇水。

一般应在晴天上午10~12时浇水,并配合通风排湿。

保持适宜的湿度

1. 覆盖地膜:

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室内空气湿度。

采用大小垄距相间、地膜盖双垄的方法,浇水时沿地膜下的小垄沟流入。

2. 合理密植:

棚室内定植密度不宜过密,以利于通风透气,降低空气湿度。

3. 通风换气:

放风是排湿的主要措施,一般在中午前后气温高时进行,以放顶风和腰风为主。

如果棚室内湿度居高不下,而气温又在作物生长适温下限以上,应逐渐加大通风量。

4. 加强中耕松土:

在定植后、覆盖地膜前,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可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降低空气湿度。

5. 改变用药方法:

喷药会增加棚内湿度,建议晴天喷药时在下午三点左右进行,尽量在天黑前喷完。

遇连阴天,可选用全自动喷药机、弥雾机,并减少用药量。

6. 减少无效蒸腾:

通过及时修整枝蔓、摘心打顶、除去枯老叶等措施,改善植株群体结构,降低植株无效蒸腾。

大寒节气大棚内增温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多层覆盖保温:

在大棚内采用多层覆盖的方式,如棚膜、二道膜和小棚膜,可以有效提高棚内温度。三层覆盖一般可使棚内比露地的夜晚最低气温高4.5℃左右。

2. 增设墙体保温层:

用普通农膜或旧薄膜包裹后墙和山墙,形成保温层,减少热量散失。此方法可显著提高温室内的夜间温度。

3. 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增温:

在大棚内挖沟,填充秸秆并加入微生物菌剂,秸秆分解过程中释放热量,提高土壤温度约2℃,同时改善土壤结构。

4. 点火增温:

在极端寒冷的情况下,可在大棚内点燃沼气或煤球炉进行增温,但需注意防止二氧化碳中毒,使用前应先通风。

5. 覆盖地膜:

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并提高地温。地膜不透气,可抑制水分蒸发,间接提高地温。

6. 增加覆盖棉帘厚度:

增加大棚覆盖棉帘的厚度,从2-3厘米增加到5厘米,可有效提高棚内温度3-5℃。

7. 行间覆盖酿热物:

在作物行间覆盖5-8厘米厚的作物秸秆、麦糠等酿热物,白天蓄热,夜晚放热,提高棚温。

8. 保持棚膜清洁:

定期清理棚膜上的灰尘和水滴,增加透光率,提高棚内温度。

9. 合理密植:

大寒来临大棚浇水是提温还是降温  降温加湿

避免棚内植株过密,保持通风透气,降低空气湿度,有利于提高棚内温度。

10. 使用增温设备:

对于简易大棚,可增加取暖器、电热风、电热灯等临时加热设施,进行应急增温保护。

大寒节气大棚浇水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防冻害:在寒潮来临前1-2天浇水,可以增加土壤的热容量,保护作物免受冻害。

2. 调节湿度:合理浇水有助于控制棚内的湿度,防止高湿环境导致的病害发生。浇水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并配合通风排湿。

3. 促进生长:适量浇水可以满足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促进健康生长。特别是在结果期,充足的水分供应对果菜类蔬菜尤为重要。

4. 提高地温:采用地膜覆盖和滴灌等方式,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地温稳定,促进根系发育。

5. 减少病害:通过合理浇水和中耕松土等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菌滋生,降低病害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