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在什么时候2025年 大暑几号结束

小编

2025年的大暑节气具体日期是从7月22日开始,到8月7日结束。以下是关于2025年大暑节气的详细信息,包括日期、气候特点、习俗和养生建议。

开始和结束日期

开始日期:2025年7月22日21:29:11。

结束日期:2025年8月7日13:51:19。

农历日期

2025年大暑对应的农历日期是六月廿八。

高温潮湿

高温: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通常达到一年中的最高点,尤其在中国南方和部分北方地区,经常出现40度的高温天气。

潮湿:大暑时节,天气湿热,湿度大,容易出现雷暴和台风频繁的现象。

对农作物的影响

大暑时节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饮食习俗

吃凉性食物:广东地区有在大暑吃仙草的习俗,仙草有神奇的消暑功效。

吃热性食物:福建莆田人喜欢在大暑吃荔枝、羊肉和米糟,以驱除暑湿。

其他习俗

送大暑船:浙江台州沿海地区的习俗,意在驱病消灾。

晒伏姜:在三伏天晒生姜片和红糖,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缓解作用。

饮食调理

滋阴清热:大暑时节应滋阴养阴,健脾祛湿热,可以喝绿豆百合汤、竹蔗马蹄水等清热去火的饮品。

健脾祛湿: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淮山、薏米等,以增强脾胃功能。

其他养生建议

避免剧烈运动:在大暑时节,应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以防中暑。

保持心情舒畅:高温天气容易引发情绪波动,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激。

2025年的大暑节气从7月22日开始,到8月7日结束。这段时间内,气温高、湿度大,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大暑时节有许多传统的饮食和习俗,如吃凉性食物、送大暑船、晒伏姜等。养生方面,应注重滋阴清热、健脾祛湿,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可以有效度过大暑这一高温湿热的时期。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它标志着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以下是大暑的气候特点:

1. 高温酷热: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中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的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部分地区甚至会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

2. 雷暴频繁:大暑期间,由于高温高湿,大气中积累了丰富的水汽和不稳定的能量,容易引发雷暴天气。雷暴不仅带来强降水,还可能伴随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3. 台风活跃:夏季海洋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提供了充足的水汽,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台风。大暑时节是台风频繁活动的时期,特别是在华南沿海地区。

4. 雨量充沛:大暑节气正值雨热同季,雨量比其他月份明显增多。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5. 湿热交蒸:大暑时节,天气非常闷热,湿度高,形成了“湿热交蒸”的气候特征。这种天气让人感觉闷热难耐,体感温度常常接近或超过40℃。

大暑期间,各地有许多传统习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习俗:

1. 送大暑船:浙江沿海地区,尤其是台州,渔民会在大暑期间制作一艘缩小比例的大暑船,装载祭品后将其送至海中,寓意送“五圣”出海,保佑平安。

2. 晒伏姜:在山西、河南等地,人们会在三伏天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混合,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放在太阳下晾晒,待充分融合后食用,有助于驱寒保健。

3. 喝伏茶:伏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中草药煮成的茶水,具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村口的凉亭里会提供伏茶,免费给来往的行人饮用。

4. 烧伏香:在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百姓会烧香祈福,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习俗还与中医的灸法相似,通过药香熏烤特定穴位,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5. 吃仙草:广东地区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具有消暑功效,被称为“仙草”。人们将其晒干后制成烧仙草或仙草冻,作为消暑甜品。

6. 喝暑羊:在山东等地,大暑期间有喝羊肉汤的习俗,认为这有助于温补肾阳,滋补身体。

大暑在什么时候2025年 大暑几号结束

7. 斗蟋蟀: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许多地区的人们有斗蟋蟀的传统,作为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

8. 赏荷:大暑所在的六月也被称为“荷月”,许多地方有赏荷花的习俗,人们在荷花盛开时游湖赏荷,消夏纳凉。

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大暑节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温促进作物生长:大暑期间,高温和充足的阳光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特别是对于喜热作物而言,这是它们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高温和阳光促进了作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 病虫害加剧:高温潮湿的环境为害虫和病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大暑时节是病虫害滋生的高峰期,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 干旱威胁: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如果降水不足,很容易导致干旱。干旱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减少水分供应,导致作物生长缓慢甚至枯萎。

4. 极端天气频发:大暑节气过程中,由于气温高、气压低,易出现雷暴、暴雨等极端天气,伴有强烈的对流活动。这些天气现象有助于缓解暑热,但也可能带来洪涝等灾害。

5. 灌溉和水资源管理:大暑期间,高温加速了农作物的水分蒸发,若缺乏及时的灌溉,容易造成作物枯萎甚至绝收。传统农业在这一时期格外重视灌溉和水资源管理。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如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应对大暑期间的干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