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什么意思 如何预防高温中暑

小编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最炎热时期。了解大暑的气候特点和预防高温中暑的措施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定义和日期

定义: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表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通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度。

日期:大暑的具体日期每年略有不同,但大致在7月22日至24日之间。

气候特点

高温:大暑时节,气温通常达到一年中的最高点,很多地区经常出现40度的高温天气。

潮湿: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高温与潮湿并存,形成“湿热交蒸”的气候特点。

雷暴和台风:大暑时节也是雷阵雨和台风频繁的季节,降水量充沛。

民间习俗

送大暑船:在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有送“大暑船”的习俗,意在将“五圣”送出海,保平安。

晒伏姜:在山西、河南等地,人们会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晾晒后食用,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饮伏茶:伏茶由多种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是夏季消暑的传统饮品。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大量饮水: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出汗,应增加液体摄入量,每天至少喝2-3升水,或根据个人体重和活动量适当调整。

补充电解质:适当饮用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或淡盐水,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合理饮食

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减轻肠胃负担。

高热量食物:适量摄入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防晒和穿着

防晒措施:在阳光最强烈的时段避免外出,外出时应穿戴防晒用具,如宽边帽、太阳镜和防晒霜。

穿着适当:选择轻薄、透气、浅色的衣物,帮助散热和反射阳光。

休息和环境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7-9小时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恢复和调节。

室内降温:使用空调、电扇等设备降低室内温度,保持室内凉爽。

急救措施

中暑症状:了解中暑的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高热等,一旦出现应及时采取措施。

急救方法: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敷在额头、颈部等部位进行降温,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大暑是夏季最炎热的时期,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引发高温中暑。通过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合理饮食、防晒和穿着适当、保证充足睡眠以及了解急救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高温中暑,保持身体健康。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确实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到来。以下是关于大暑节气的详细介绍:

大暑节气的日期

大暑节气通常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

大暑节气的特点

高温湿热: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高温与潮湿相结合,形成了“湿热交蒸”的极端天气。

农作物生长:尽管天气炎热,大暑期间却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特别是水稻等喜水作物在此时需要充足的水分。

传统习俗:在大暑时节,民间有许多传统习俗,如饮凉茶、晒伏姜、送“大暑船”等,这些习俗不仅有助于消暑,还体现了人们对丰收的祈愿。

大暑节气的养生建议

预防中暑:由于大暑期间气温极高,人们需特别注意预防中暑,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饮食调理:建议食用清淡、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绿豆汤、苦瓜等,以清热解暑、健脾开胃。

适量运动: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适量的散步等轻度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抵抗力。

高温中暑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以下是高温中暑的常见症状及应对方法:

高温中暑的常见症状

大暑是什么意思 如何预防高温中暑

1. 先兆中暑:出现乏力、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痛、眼花、耳鸣、恶心、胸闷、体温正常或略高等症状。

2. 轻度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体温升高至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 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症状更为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高温中暑的应对方法

1.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空调房间,解开衣物,使其平卧休息。

2. 降温:使用冷水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大腿根部等部位,或用扇子、电风扇帮助散热,直至体温降至38℃以下。

3.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让患者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或淡盐水,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

4. 及时就医:对于重度中暑患者,如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救治。

大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导致中暑等问题。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有效降温解暑,保持身体健康。以下是一些建议: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粥类:如绿豆粥、小米粥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

瓜类:如冬瓜、丝瓜、黄瓜等,含有丰富的水分和维生素,有助于清热祛暑。

适量食用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等,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的作用,适量食用可以帮助解暑。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淡盐水:适量饮用淡盐水,可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盐分,防止电解质紊乱。

含钾、钙、镁的食物:如香蕉、牛奶、坚果等,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和肌肉功能。

避免过度贪凉

少喝冷饮:过度饮用冷饮可能导致脾胃受损,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避免冰镇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冰镇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