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的诗词有哪些 大雪的风俗

小编

大雪节气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深入和降雪量的增加。这个节气不仅反映了气候特征,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以下将介绍大雪节气的诗词和大雪的风俗。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寂静、冷清的雪景,通过“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孤独和高洁品质。

《夜雪》【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雪夜的寒冷和寂静,从触觉、视觉和听觉多角度描绘了雪的到来。

《大雪》【宋】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陆游的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大雪的奇特景象,表达了对严寒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通过奇特的想象,将冬雪比作春花,描绘了边地雪景的壮丽和送别时的深情。

《夜雪》【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从细微的感受入手,生动地表现了雪夜的寒冷与寂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以迎接新年。腌肉是南方地区大雪节气的重要习俗,反映了人们对食物保存的需求和对新年的期待。

打雪仗、赏雪景

在北方地区,凡是遇到下雪天,人们都喜欢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赏雪景。打雪仗和赏雪景是北方大雪节气的特色活动,体现了人们对冬季美景的喜爱和乐趣。

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封河是北方大雪节气的自然景观,也是人们进行冰上活动的最佳时机。

进补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进补是冬季的重要养生习俗,尤其在大雪节气,人们通过食物或药物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大雪节气不仅是一个气候概念,更是文化和民俗的体现。通过诗词和风俗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感受这个节气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无论是北方的打雪仗、赏雪景,还是南方的腌肉、进补,这些习俗都反映了人们对冬季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雪节气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点,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人们会选择一些特定的食物来滋补身体,抵御寒冷。以下是大雪节气常见的食物:

羊肉:羊肉性温,具有驱寒、补虚的功效,适合在寒冷的冬季食用。大雪节气时,很多家庭会选择炖羊肉,搭配胡萝卜、土豆等蔬菜,制作成羊肉汤。

鸡肉:鸡肉同样是冬季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尤其是土鸡,肉质鲜嫩,营养丰富。鸡肉性温,具有补中益气、温阳散寒的作用。

红枣:红枣在中国传统饮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天然维生素”。红枣性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滋补身体、增强抵抗力。

核桃:核桃被称为“健脑食品”,其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有效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冬季蔬菜:如白菜、萝卜、菠菜等。这些蔬菜不仅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

粥品:如小米粥、燕麦粥、红豆粥等。粥不仅易于消化,还能暖胃。

腊味:随着大雪节气的到来,腊肉、腊肠等腊味食品也逐渐成为餐桌上的常客。腊味经过腌制和风干,味道独特,适合冬季食用。

大雪节气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点,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在这个时节,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习俗:

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如腊肉、腊肠等,以迎接新年。这是为了抵御冬季的寒冷,同时也是为了保存食物。

滑冰:北方地区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人们可以在冰上尽情玩耍,进行滑冰、冰钓等活动。

进补: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人们会选择多种食材进行滋补,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喝红薯粥: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红薯粥不仅味道香甜,还能温补助阳。

观赏封河: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在岸上欣赏冰河风光,也可以在冰面上滑冰嬉戏。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大雪节气诗词:

1. 《大雪》 唐·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2.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大雪节气的诗词有哪些 大雪的风俗

4.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5. 《咏廿四气诗·大雪十一月节》 唐·元稹

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

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

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

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

6.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7. 《雪诗》 唐·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8.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9. 《大雪自夜至旦欲午始晴》 宋·陆游

薄暮雪云低,清宵气惨凄。

方听打窗急,已报与阶齐。

疏箔穿飞蝶,空庭聚戏猊。

新晴思访客,愁绝满城泥。

10. 《山中雪后作》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