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气温逐渐下降,降雪量增加。这一时期的农作物管理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南北方,由于气候差异,农事活动也有所不同。以下将详细介绍大雪时节南北方农作物的照顾方法和差异。
冬小麦管理
在北方地区,大雪时节冬小麦已进入越冬期。虽然田间管理活动相对减少,但仍需注意中耕管理,通过划锄保墒、增温除草等措施,改善土壤墒情与温度环境,为小麦越冬创造有利条件。
北方的冬小麦管理主要集中在保温和保湿上,尤其是在降雪不及时的情况下,及时浇冻水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下层水分,增强小麦的越冬能力。
果树养护
北方的果树如柑橘、苹果等,在大雪时节需要进行冬季修剪,去除枯枝、病枝、过密枝等,优化树冠结构,增强树体抗寒能力。
果树的冬季修剪和施肥是北方农事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可以有效增强果树的抗寒能力和来年产量。
设施农业管理
北方的设施农业在大雪时节需要加强保温措施,如加固棚体、增加保温覆盖材料,并准备好应急增温设备,如浴霸热转换灯泡、电暖气等,以应对可能的低温天气。
设施农业的保温和增温措施是确保作物在寒冷季节正常生长的关键,及时清除积雪和增加保温材料可以有效防止棚室内的温度骤降。
蔬菜管理
南方地区的蔬菜如白菜、生菜等在生长关键期,需要精细管理,增施有机肥,维持土壤适宜湿度,并注重排水系统的建设,防止积水引发病害。
南方的蔬菜管理注重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果树管理
南方的果树如柑橘、香蕉等,在大雪时节需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如在根部覆盖稻草、秸秆等保温材料,并清理果园杂草与落叶,减少病虫害滋生场所。
南方果树的防寒保暖和施肥措施是确保作物在低温环境下正常生长的关键,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可以有效增强果树的抗寒能力和来年产量。
鱼塘管理
南方的鱼塘养殖需要注重调节水质,定期换水并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环境,增加水中溶氧量,为鱼类生长提供良好的水体条件。
鱼塘的水质管理和堤岸加固是确保渔业生产设施安全的有效措施,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鱼类的成活率和产量。
大雪时节,南北方在农作物管理上有显著差异。北方主要集中在冬小麦和果树的保温和越冬管理上,而南方则注重蔬菜、果树和鱼塘的水肥管理和防寒保暖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事活动,可以有效应对大雪带来的气候变化,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大雪节气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大棚坍塌:大雪天气可能导致设施农业中的大棚和拱棚受损,甚至坍塌。例如,山东省的济南、德州等地因大雪导致部分大棚坍塌,影响了蔬菜和瓜果的生长。
保温问题:大雪带来的低温可能对设施内的作物造成冻害,需要农户及时采取措施,如清扫积雪、加固棚架、增加保温材料等,以保护作物。
对冬小麦的影响
冻害风险:正值返青期的冬小麦可能因低温湿雪而遭受冻害,叶片发黄率增加。未返青的地区受影响较小,但已返青的地区则需特别注意。
土壤保湿:大雪可以有效补充土壤水分,缓解冬季少水导致的旱情,对冬小麦的生长有利。降雪还为庄稼提供了一层保温作用,有助于作物度过低温期。
对果树的影响
花期冻害:苹果、梨、樱桃等早花品种的花期可能因大雪和低温而遭受冻害,导致授粉不良、坐果率下降,增加减产风险。
修剪和施肥:大雪过后,果农需要及时检查果树受损情况,进行修剪和施肥工作,以促进果树恢复生长和结果。
对春耕备耕的影响
土壤墒情改善:大雪可以有效补充土壤水分,改善土壤墒情,为春耕备耕创造有利条件。降雪伴随的短期低温还可以抑制土壤中越冬虫卵和病菌的存活率,减少病虫害基数。
播种和发芽:充足的土壤水分有利于农作物种子顺利发芽和幼苗茁壮成长,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大雪节气期间,北方和南方的农事活动因气候和作物种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北方地区
1. 冬小麦管理:
加强冬小麦的中耕管理,通过划锄保墒、增温除草等措施,改善土壤墒情与温度环境,为小麦越冬创造有利条件。
若降雪不及时,人们会在天气稍暖时浇一两次冻水,以提高小麦越冬能力。
2. 积肥造肥:
利用冬闲时间,加紧兴修水利、清塘挖沟、积肥造肥,为来年春耕做好准备。
3. 畜禽养殖:
加固圈舍,储备饲料,注意通风换气和保暖,确保家禽家畜安全越冬。
4. 其他活动:
冬季修剪果树,施基肥,清理茶园,进行药剂封园等。
南方地区
1. 小麦和油菜管理:
小麦进入分蘖期,需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注意清沟排水,防止冻害。
油菜需施好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
2. 蔬菜管理:
做好蔬菜越冬、防寒工作,清理田间秸秆,深翻土壤,减少病虫害发生。
大棚蔬菜要加强保温防寒,适时浇水和及时采收。
3. 果树管理:
进行冬季修剪,施基肥,清理果园,进行药剂封园,做好防寒防冻措施。
4. 其他活动:
腌制腊肉、香肠等咸货,准备过冬食物。
加强鱼塘管理,调节水质,加固鱼塘堤岸。
在大雪节气期间,保护农作物免受冻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小麦田管理
1. 清沟排渍,防涝防冻:
暴雪后积雪融化易导致田间积水,需提前疏通“三沟”(厢沟、腰沟、围沟),确保排水畅通,避免根系缺氧和渍害发生。
若积雪融化后土壤过湿,需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防止根系腐烂。
2. 科学追肥,增强抗寒能力:
对长势正常的麦田,可趁雨雪前或雪后追施尿素(5-8公斤/亩)和复合肥(10-15公斤/亩),补充营养并稳定地温。
受冻麦田需根据冻害程度追肥:茎蘖冻死率10%-50%的田块,每亩追施尿素7-15公斤,促进分蘖恢复。
3. 病虫害监测与防控:
雨雪后病害预防。低温高湿易诱发纹枯病、根腐病等,雪后需喷施杀菌剂(如戊唑醇、代森锰锌)预防病害。
麦蜘蛛、蚜虫等虫害可能在雪后回升,建议采用“一喷多防”方案(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进行无人机飞防。
4. 冻害后的补救措施:
雪后2-3天检查茎蘖和幼穗受冻情况。若叶片受冻但幼穗存活,可喷施磷酸二氢钾促恢复;若主茎冻死,需追施速效氮肥并浇水。
对冻害严重(茎蘖冻死率超50%)的田块,需重新种植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设施农业管理
1. 及时清扫棚膜上的积雪:
雪后应及时清扫大棚上的积雪,防止积雪压塌棚架,造成设施损坏。
2. 增强保温措施:
在寒流来临前,可通过灌半沟水、熏烟或覆盖保温材料等方式提高地温。
棚内温度过低时,可增设小拱棚或二膜来增加保温效果。
3. 控制灌溉和减少棚事操作:
暂停灌溉,以免增加湿度和降低地温。
减少植株调整和打叉等操作,避免对植株造成创伤,不易愈合。
马铃薯种植管理
1. 轻度冻害的补救措施:
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结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胺鲜酯,增强植株抗性,促进叶片和茎秆恢复生长。
寒流过后,及时喷水洗霜,保持土壤湿润,提高地温,促进植株恢复。
2. 中度冻害的补救措施:
追施速效氮肥(如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新芽萌发和根系生长。
通过中耕培土,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和温度,促进根系恢复。
3. 重度冻害的补救措施:
及时清理受损植株,避免病害蔓延。
考虑种植生长周期较短的蔬菜,如叶菜类,以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