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段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姓段的名人

小编

段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姓,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以下将详细介绍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段姓人物及其成就。

起源

姬姓起源:段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郑武公的妻子武姜偏爱小儿子叔段,郑庄公即位后,武姜请求为叔段分封土地,庄公未答应,叔段叛乱失败后逃到共国,称共叔段,其子孙以段为姓。

封地起源:战国时魏国人段干木,因封地在段干,后人以段为姓。

少数民族起源:辽西鲜卑族后裔也有段姓,西晋时有鲜卑部落首领檀石槐之后,被封为辽西公,其后代以段为姓。

迁徙

早期迁徙:先秦时期,段姓主要在河南、山西一带活动。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段姓逐渐播迁至周边的山东、河北、江苏、安徽、陕西等地。

唐代迁徙:唐代段姓仍以北方人口居多,主要居住在陕西西安及河南一带。

宋元迁徙:宋元时期,北方段姓为躲避战乱,纷纷南下,进入四川、云南等地。

明代迁徙:明代有山西大槐树籍段姓迁于山东、河南、河北、甘肃、陕西、湖北等地。

段韶

南北朝时北齐重臣,累官至左丞相,封平原郡王。他善于谋略,参与多次重要战役,如广阿之战、邺城之战等,为北齐的建立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段韶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表现,还在政治上有着重要影响力,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将领和重臣。

段成式

唐代文学家,博学强记,著有《酉阳杂俎》,记载了大量唐代以前的音乐、民俗、异闻等,对后世影响深远。段成式在文学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其作品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段玉裁

清代著名文学训诂家、经学家,著有《说文解字注》《诗经小学》等,对古代文字学和音韵学有重大贡献。段玉裁的学术成就在清代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影响了后世众多学者。

段思平

五代时大理国开国君主,他因不满大义宁政权的残酷压迫,发动起义,建立大理国,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大理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段思平作为大理国的开国君主,其政治智慧和改革精神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段德昌

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被誉为“新中国一号烈士”,在革命时期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多个红色政权,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段德昌的革命精神和军事才能使他成为中国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的牺牲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损失。

文学成就

段成式、段玉裁等人在文学上的成就显著,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学术贡献

段玉裁在文字学、音韵学方面的贡献极大,他的学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政治影响

段韶、段思平等人在政治上的卓越表现,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段姓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姓,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在军事、文学、学术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姓段的名人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段姓名人:

1. 段德昌:中国工农红军杰出的指挥员、军事家,1924年创办新华中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1933年5月,段德昌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1952年,毛泽东亲自为段德昌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第一号烈士证书。

2. 段焕竞:1911年3月生于茶陵县尧水乡高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9月加入共青团,1930年参加茶陵游击队,1932年转为党员。历任茶陵游击队排长,红八军通讯员,红十八师副连长、连长,红六军团随营学校政治部大队长,红五团一营营长,红五团参谋长,湘赣临时省委常委兼湘赣游击支队参谋长、一大队队长,湘赣红军独立一团团长。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营营长、二团参谋长,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六团团长.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团长、四团团长,一师二旅副旅长兼参谋长,一师六纵队副司令员,苏北二十一旅旅长。1943年3月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黄桥决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一旅旅长,十一纵队参谋长、副司令员,三野二十九军副军长。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战役、通榆线战、淮海战役,参与指挥了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福州战役、漳厦战役。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九军军长,二十八军军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党的"七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姓段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姓段的名人

3. 段德彰:1913年3月24日—1999年1月16日,江西于都人,原名段箕权。1931年加入共青团。次年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1933年转入中国。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以及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建国后,历任海军基地政委、海军政治部主任、海军舰队政委、海军顾问。是七大、九大、十大、十一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4. 段思平:893年—944年,大理国的开国皇帝,他在937年建立了大理国,年号“文德”,建都阳苴咩城(今大理市)。段思平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包括释放奴隶、减轻赋税、废除奴隶制,推动了大理乃至整个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5. 段玉裁:1735年—1815年,清代著名的文学训诂家和经学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音韵和训诂学,著有《说文解字注》,这是一部在古韵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段秀实:719年-783年,唐朝的武将,以忠诚和勇敢著称。他在“安史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尤其在泾原任节度使时,平定边境的战役中表现出色,最终官至礼部尚书。

7. 段祺瑞:1865年-1936年,安徽合肥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皖系军阀的首领,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段姓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多个历史阶段,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迁徙过程。以下是对段姓起源和发展的详细分析:

起源

源自姬姓:段姓的主要起源之一是源自姬姓,属于黄帝的后代。具体来说,段姓是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以王父字为氏。共叔段因与其母武姜谋反而失败,逃到共地,称为共叔段。他的子孙后来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为姓氏。这就是河南段氏的由来。

源自封地:另一种起源是源自封地,即老子之子宗的后代,以地名为氏。宗在春秋时为魏国将领,受封于段干,人称段干木,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为山西段氏的由来。

源自鲜卑族:段姓还有一部分源自辽西鲜卑族后裔。据《姓氏寻源》、《辞海》等资料所载,西晋时有鲜卑人的一个部落首领檀石槐之后,叫段务目尘、段匹石单等,被封为辽西公。其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族人多段姓。

源自白族:段姓还源自白族,特别是唐宋时期白蛮出身的段思平的后代。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在云南一带统治了317年。白蛮就是白族,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

发展

早期分布:段姓的起源具有多源性,主要包括源自姬姓的共叔段后裔、源自封地的段干木后裔、源自鲜卑族的段务目尘后裔,以及源自白族的大理国段氏等。这些起源使得段姓在早期就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但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如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份。

历史迁徙: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仕宦、避战乱等原因,段姓开始大规模迁徙。一些段姓族人因官职调动或战乱影响,从发源地迁移到全国各地,如段干木的后裔可能因仕宦而迁徙至其他地区。唐代,段姓仍以北方人口居多,主要集中在陕西西安及河南一带。后晋至宋元时期,北方段姓为躲避金人南下及蒙军入主中原所带来的战祸,纷纷南下。这一时期的迁徙为南方段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使得段姓在南方地区也逐渐增多。

现代分布:根据现代数据,段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云南、河南三省,大约占段姓总人口的33%。其次分布于山西、湖北、河北、湖南等省份,这四省的段姓又集中了30%。四川是段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段姓总人口的12%。

段姓在宋、元、明、清各朝代的著名人物如下:

宋朝

段思平: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年号“文德”。

段思英:大理第二代皇帝,年号“文经”。

段思良:大理第三代皇帝,年号“至治”。

段素顺:大理第五代皇帝,年号“广明”。

段素英:大理第六代皇帝,年号“明应”。

段素廉:大理第七代皇帝,年号“明启”。

段素隆:大理第八代皇帝,年号“明通”。

段少连:北宋开封人,历官知县、知州,多有政绩,官至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

元朝

段功:大理第十世总管,与阿盖公主结缘,被封为云南行省参知政事。

段随:西燕大将,曾被推为王,后遇害。

段业:北凉国君,初为后凉建康太守,后被匈奴人所拥立,最终被杀。

明朝

段安永乐年间:任直隶广宗、河南嵩县、浙江黄岩等县知县。

段好礼:洪武年间任福建惠安县主簿。

段九成:万历十五年石匠。

段凯:正统年间任都察院司务。

段迁载:万历十年任贰房司吏。

段惟清:洪武二十五年任霍渠渠长。

段耀然:崇祯庚辰科进士。

清朝

段玉裁: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著有《说文解字注》。

段祺瑞:近代皖系军阀首领,曾任提督、国务总理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