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重阳节习俗 花样繁多的重阳糕

小编

宋代重阳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其中重阳糕作为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制作精美,寓意吉祥。以下将详细介绍宋代重阳糕的种类、文化意义及制作工艺。

面糕

最简单的重阳糕称为“面糕”,用面粉拌糖,烫面蒸熟,切成菱形大块,最后用胭脂点色。面糕的制作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制作,是重阳节期间常见的糕点之一。

黄米糕

黄米糕由一半面粉和一半糜子制成,加糖和豆沙,分层铺放在模子里,洒上水、油,蒸熟后用柏枝装饰。黄米糕的口感细腻,豆沙的甜度和黄米的香气使其成为重阳节期间受欢迎的糕点。

枣栗糕

枣栗糕用米粉、面粉、枣泥和栗黄混合,作为糕馅儿,底层用米糕垫底,顶层用石榴装饰,蒸熟后片成薄片,拼出花式图案。枣栗糕的馅料丰富,口感层次分明,适合喜欢甜食的人群。

饵公式糕

饵公式糕的主料是黑黍米、枣泥和豆沙,做法不详。饵公式糕的制作工艺独特,口感独特,适合喜欢尝试不同口感的人群。

吉祥寓意

重阳糕的名称和制作都寓意吉祥。糕与高谐音,象征着“步步高升”,寓意着事业和生活的进步。这种吉祥寓意使得重阳糕不仅是节日食品,更是承载着美好祝愿的文化符号。

驱邪避灾

古人认为九月九日阳气极盛,登高可以调阴转阳,吃糕可以代替登高,取“步步高升”的意思,同时也有驱邪避灾的寓意。这种文化意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节日礼仪

在宋代,重阳糕是节日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会在重阳节前互赠重阳糕,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这种礼仪传统不仅增进了人际关系,也体现了节日的温馨和和谐。

原料和配料

重阳糕的原料主要包括粳米粉、糯米粉、红糖、豆油等,配料有红绿果脯、豆沙、蜜饯干果等。这些原料和配料的选择不仅保证了重阳糕的口感,也增加了其美观度和营养价值。

制作步骤

制作重阳糕的步骤包括搅拌粉浆、蒸制、切块、装饰等。糕面上可以插小彩旗,或捏成小鹿、大象等造型。这些步骤体现了宋代人对重阳糕制作的精细和匠心,使得重阳糕不仅是食品,更是艺术品。

宋代重阳糕种类繁多,制作工艺精湛,寓意吉祥。它不仅是一种节日食品,更是承载着美好祝愿和文化意义的象征。通过了解重阳糕的种类、文化意义和制作工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宋代重阳节的独特饮食习俗主要包括:

1.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的重要食品,因“糕”与“高”谐音,寓意步步高升。宋代重阳糕种类繁多,有“面糕”、“黄米糕”、“枣栗糕”等。人们会在糕上插上小彩旗或堆叠小动物形状的糕点,以增加喜庆色彩。

2. 饮菊花酒:菊花酒是重阳节的传统饮品,具有清热疏风、明目解毒的功效。人们相信饮菊花酒可以消除灾祸,祈求长寿。

3. 吃螃蟹:重阳节正值螃蟹肥美之时,吃螃蟹成为宋代人的一大乐事。宋人发明了多种螃蟹的做法,如糟蟹、醉蟹等,丰富了节日的饮食文化。

4. 糟瓜茄:这是一种用醪糟与盐腌渍的瓜茄,味道类似今天的酱瓜,是宋代人秋季的特色小菜。

重阳糕,亦称“花糕”或“菊糕”,是重阳节的传统节令食品。以下是制作重阳糕的方法和所需原料:

制作方法

1. 准备原料:水磨糯米粉、粘米粉、白砂糖、红豆沙、黑芝麻、葡萄干和红枣等。

2. 混合原料:将糯米粉、粘米粉和白砂糖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成大小不一的块状。

3. 过筛:将较大的粉块揉搓成细微的颗粒,通过筛子过筛,使面团变得均匀、细小且蓬松。

4. 铺层蒸制:将过筛的米粉均匀平铺在模具底部,蒸制五分钟左右,然后铺上豆沙或芝麻馅料,再铺上剩余米粉,进行第二次蒸制,蒸至20分钟左右。

5. 切块食用:将蒸熟的重阳糕取出,切成适合的大小,即可装盘食用。

原料

水磨糯米粉:300克

粘米粉:200克

白砂糖:150克

宋代重阳节习俗 花样繁多的重阳糕

清水:260毫升左右

豆沙或芝麻馅料:适量

干果:葡萄干、红枣、黑芝麻、各色干果等

宋代文人对重阳节的景象和习俗进行了生动描绘,展现了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他们通过诗歌、词作等形式,记录了重阳节期间的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传统活动,以及人们在节日中的情感体验。

登高望远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宋代文人对此有着深刻的描绘。他们常常以登高望远来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或借登高以避邪祈福。如苏轼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中写到登楼远眺,见深秋霜降时节,江上碧水粼粼,远处沙洲显露,展现了重阳登高的美景。

赏菊饮酒

赏菊和饮菊花酒是重阳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宋代文人描绘了菊花盛开的景象,以及人们在赏菊的同时饮酒作乐的情景。如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到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展现了重阳节饮酒赏菊的雅致。

插茱萸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宋代文人对此也有生动的描绘。他们常常以插茱萸来表达对健康和长寿的祈愿。如晏几道在《阮郎归》中写到佩戴紫色的兰花,头上插着黄菊,重温旧日的颠狂,展现了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

吃重阳糕

吃重阳糕是重阳节期间的重要习俗,宋代文人对此也有详细的描述。他们描绘了重阳糕的制作过程和美味,以及人们在节日中品尝重阳糕的情景。如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到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仃,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展现了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