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山歌会是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的传统民俗活动,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而闻名。以下是关于石宝山歌会举办地点的详细信息。
地点概述
石宝山歌会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在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石宝山举行。石宝山位于剑川县城西南约25公里的老君山系,这里峰峦叠嶂,林木葱笼,既是被称为“南天瑰宝”的南诏大理石窟所在地,又是一年一度的白族万人歌会的活动场所。
地理位置
石宝山地处剑川县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02′至100°18′,北纬26°20′至26°30′之间。这里地势较高,气候凉爽,适合举办大型户外活动。
环境特色
石宝山以其奇峰异石、古木参天、清泉潺潺的自然景观著称,是白族群众进行文化交流和情感表达的理想场所。山间小道上,游人如织,歌声悠扬,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起源传说
石宝山歌会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较为流行的有“金钟变石钟”说。相传古时石钟寺旁有一口金钟,后被恶龙烧成石钟,带来灾难。白族青年男女上山对歌,最终击败恶龙,纪念这对情侣,形成了歌会传统。
历史沿革
石宝山歌会已有上千年历史,唐《蛮书》中已有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歌会活动被记录在《丽郡诗征》中。20世纪50年代末,歌会曾一度被禁止,但在80年代初期重新开始,并逐渐成为重要的民族节日。
多元文化交流
石宝山歌会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典型例证。歌会上,白族群众与其他民族群众共同参与,弹弦唱曲、本主崇拜、以歌觅友等活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共同体。
民族文化传承
石宝山歌会是白族歌谣诞生的摇篮和发展传播的基地,充分展示了白族群众的创作天才。歌会上的白曲“山花体”格式,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为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文化旅游名片
石宝山歌会已成为剑川县乃至大理州的旅游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地方依托这一独特文化遗产,将其打造成一个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文化旅游平台。
非遗保护
2008年,石宝山歌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了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地方和文化部门积极支持歌会活动,鼓励创作和演唱健康的思想内容歌曲。
石宝山歌会每年在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石宝山举行,这里不仅是白族群众的重要文化节日,也是多元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通过歌会,白族群众展示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才华,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关于其历史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 起源于唐代:根据唐代《蛮书》的记载,白族青年男女在夜晚以吹树叶、弹弦对歌的情景与今天的石宝山歌会颇为相似。歌会上对唱的白曲“山花体”格式,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2. 与佛教文化融合:石宝山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歌会期间,人们到各寺庙烧香拜佛,参加“阿吒力”佛教法事,体现了佛教与民俗的融合。
3. 纪念传说中的情侣:相传在南诏时期,一位美貌的白族女歌手在宝相寺连续唱了三天三夜优美动听的曲子,最后在歌声中安然死去。当地人们尊她为“曲神”,并为她在石宝山修建了坟墓。此后,凡是上石宝山对歌的人,都要先到曲姆坟前磕头,以求唱得好,在对歌中能够相上心爱的人。
4. 发展与变迁: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剑川县文化部门在石宝山歌会期间设置了“赛歌台”,鼓励创作和演唱思想内容健康的各民族民歌,积极引导对歌唱曲活动。20世纪90年代,随着石宝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外来游客的逐渐增多,当地及各有关部门开始将石宝山歌会作为一张富有当地特色的名片来加以打造。
石宝山歌会是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以下是石宝山歌会的参与方式和规则:
参与方式
1. 现场参与:石宝山歌会于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在云南大理州剑川县石宝山举行。来自剑川、洱源、丽江、大理、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会聚集在此,进行对歌和各种文化活动。
2. 线上参与:近年来,地方为发展文旅事业,依托这一独特文化遗产,将其做大做强,逐步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力图将其打造成一个立足大理辐射全国的,以展示地方独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文化旅游平台。
参与规则
1. 对唱规则:石宝山歌会的对唱多为一对一式,对唱双方多为异性。对唱的内容以“谈情说爱”为主,俗称“有情调”。对唱双方并无严格的性别、年龄限制,但彼此在年龄、辈份、容貌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会对演唱活动构成影响。
2. 赛歌规则:在石宝山歌会期间,会举办有奖对歌比赛,或者专门将那些演唱水平比较高的歌手组织起来,在赛歌台上摆设擂台,对歌擂台。
3. 歌王歌后争霸赛:剑川县还举办了首届“石宝山杯”歌王歌后争霸赛,参赛者分为青少年组、中青年组和中老年组,通过初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产生歌王歌后。
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它与其他少数民族节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以下是石宝山歌会与其他少数民族节日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独特的对歌形式:石宝山歌会以对歌赛歌为特色,青年男女通过歌声表达情感、寻找爱情,这种形式在其他少数民族节日中较为少见。
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石宝山歌会源于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祖先的纪念,其历史可追溯到上千年前,与其他节日相比,具有更深厚的内涵。
联系
共同的文化传承:石宝山歌会与其他少数民族节日一样,都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节日活动,人们可以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民族团结:这些节日往往成为各民族群众交流互动的平台,增强了民族团结和友谊,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