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蒸和烧卖虽然都属于广式早茶中的经典点心,但它们在制作方法、外观和口感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将详细介绍干蒸和烧卖的区别,并探讨它们的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面皮的制作
干蒸烧卖:面皮是用鸡蛋液和水和面制成,皮薄且小,通常不会使用烫面。这种面皮的制作方法使得干蒸烧卖的皮更加薄透,口感也更加爽滑。
烧卖:传统的烧卖皮是用烫面制成,即用开水和面,面已半熟,再加入冷水和的面。烫面制作的面皮较为厚实,适合包裹更多馅料,但不如干蒸烧卖皮薄。
馅料的制作
干蒸烧卖:馅料通常包括半肥瘦猪肉、虾仁、云吞皮和鸡蛋,以生抽、白糖、盐、鸡粉、胡椒粉、生粉、料酒为配料。干蒸烧卖的馅料多样且丰富,特别是虾仁的使用,使其口感更加鲜美。
烧卖:烧卖的馅料种类繁多,包括猪肉、海参、虾仁等,随季节变化制作不同口味的烧卖,如蟹肉烧麦、翡翠烧麦等。烧卖的馅料可以根据地域和个人口味进行调整,灵活性较高。
外观和形状
干蒸烧卖:多为矮方柱型,看起来敦实饱满,通常不会封口,保持肉汁清澈。这种外观和形状满足了广东人喜欢“大件夹好吃”的心理需求。
烧卖:北方的烧卖多呈石榴状,皮薄如纸,四周有折皱的花边皮,包馅收紧口,花边聚在一起,象一朵花。烧卖的外观更加精致,适合作为餐桌上的装饰。
口味和质地
干蒸烧卖:以其皮薄味美、质地爽润著称,通常搭配马蹄粒、笋粒等爽口配料,使其更加鲜香爽口,肥美不膻。干蒸烧卖的口感层次丰富,既有猪肉的肥美,又有虾仁的鲜甜,搭配爽口配料,味道更加丰富。
烧卖:烧卖的口味和质地因地域和个人口味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以猪肉为主,搭配各种蔬菜和配料。烧卖的口味较为单一,但可以通过不同的配料和调味来调整。
制作工艺
干蒸烧卖:制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将面团搓成细长条,切成小圆片,擀成带花边样的小饼皮,包入馅料后蒸制。干蒸烧卖的制作工艺精细,需要较高的面点制作技巧。
烧卖:烧卖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主要是将面团擀成薄皮,包入馅料后蒸制。烧卖的制作工艺较为简便,适合大规模制作和推广。
起源和发展
起源:烧卖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是由早年呼和浩特的茶馆出售,称为“茶捎卖”,另一种说法是北京的烧麦传到广东后,因“麦”与“卖”京音相谐,传成了现在的干蒸烧卖。
发展:干蒸烧卖在20世纪30年代已风靡广东各地,近20年来又传遍广西的大中城市,成为岭南茶楼、酒家茶市必备之品。干蒸烧卖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其在广东地区的广泛流行和深受喜爱。
地域特色
广东:干蒸烧卖在广东省非常受欢迎,通常搭配虾仁和猪肉,制作出多种口味,如蟹黄干蒸烧卖、牛肉干蒸烧卖等。广东的干蒸烧卖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口味的多样性。
北方:北方的烧卖多为石榴状,皮薄如纸,馅料以猪肉为主,搭配各种蔬菜和配料,如白菜、青韭、茴香等。北方的烧卖注重传统的制作工艺和口味的纯正。
干蒸和烧卖在制作方法、外观和口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干蒸烧卖以薄皮、多样的馅料和丰富的口感著称,而烧卖则注重传统的制作工艺和口味的多样性。两者虽然同属广式早茶中的经典点心,但各自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历史文化背景。
干蒸和烧卖虽然都是粤式早茶中的经典点心,但在制作方法和所需材料上存在一些不同。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制作方法的不同
1. 干蒸:
干蒸通常使用全蛋皮包裹肉馅,蒸熟后肉汁清亮。
干蒸的制作过程中,点心师傅不会在底部垫蔬菜隔离,蒸熟后即离碟。
干蒸的形状多为矮方柱型,看起来敦实饱满。
2. 烧卖:
烧卖的制作方法多样,既有使用烫面的,也有使用干蒸皮的。
烧卖的形状多为石榴状,包馅收紧口,花边聚在一起,像一朵花。
烧卖的蒸制时间通常比干蒸稍长,以确保馅料熟透。
所需材料的不同
1. 干蒸:
干蒸的主要材料包括半肥瘦猪肉、虾仁、云吞皮和鸡蛋。
干蒸的馅料中通常会加入马蹄粒、笋粒等爽口配料。
干蒸的皮薄且小,使用鸡蛋液、水和面作皮。
2. 烧卖:
烧卖的材料则更加多样化,包括糯米、香菇、五花肉、胡萝卜、小葱、香干、青豆等。
烧卖的馅料通常会加入糯米,制作成糯米烧卖。
烧卖的皮可以使用现成的烧卖皮,也可以自己擀制。
干蒸和烧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对人们品味的影响是深远的。以下是对干蒸和烧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的详细分析,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们的品味。
干蒸和烧卖的历史渊源
干蒸:干蒸是一种广东省颇具特色的地方传统名点,茶楼最受欢迎的早点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当时在香港、澳门等地已经流行。干蒸以肥猪肉粒、瘦猪肉粒、鲜虾为主要馅料,加之作料调味蒸熟,皮薄肉爽,别具风味。
烧卖:烧卖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它起源于包子,与包子的主要区别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最早的史料记载显示,烧卖在元代已经出现,并且在明清时期广泛流行。
干蒸和烧卖的文化背景
干蒸:在广东,干蒸与烧卖虽然名字相似,但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点心。干蒸通常使用全蛋皮包裹肉馅,蒸熟后即离碟,肉汁清亮。干蒸的形状多样,有腰鼓状、矮方柱型等,满足了广东人热衷“大件夹好吃”的心理。
烧卖:烧卖在北方多成石榴状,南方则有多种变体,如广东的干蒸烧卖、上海的糯米烧卖等。烧卖的文化背景深厚,早在清朝时期,烧卖就已经成为茶馆中的贵族食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的饮食文化。
对人们品味的影响
干蒸:干蒸的独特风味和制作工艺,使得它成为广东人早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干蒸的皮薄肉爽,口感鲜美,深受广东人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干蒸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但始终保持着传统的风味。
烧卖:烧卖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背景,使得它成为全国各地茶馆和早点摊的必备点心。烧卖的馅料多样,有肉类、海鲜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烧卖的形状和制作工艺也反映了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特色。
干蒸和烧卖在口感和风味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口感差异
干蒸:干蒸的口感特点是皮薄肉爽,肉汁丰富,爽滑弹牙。广东干蒸通常采用全蛋皮包裹肉馅,蒸熟后肉馅发胀,外皮贴身,内馅饱满膨胀,口感饱满,肉汁爽弹。
烧卖:烧卖的口感则因地区而异,北方的烧卖多成石榴状,皮薄如纸,四周有折皱的花边皮,包馅收紧口,花边聚在一起,象一朵花。馅心除猪肉、海参、虾仁外,随季节变化制作蟹肉烧麦、翡翠烧麦等,口感鲜美多汁。
2. 风味差异
干蒸:干蒸的风味以鲜香为主,广东干蒸常用肥猪肉粒、瘦猪肉粒、鲜虾为主要馅料,加之作料调味蒸熟,包含粤菜的特色,适合广东人的口味。
烧卖:烧卖的风味则因馅料和制作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北方的烧卖以羊肉、大葱、生姜等为主要馅料,口味鲜香四溢;南方的烧卖则更加精致,常加入虾仁、蟹黄等高档食材,口感和风味更加丰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