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文化-浅析汉族文化特色和传统文化习俗

小编

一、汉族文化特色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区域性

汉族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形成了多种区域文化。如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区域文化,各有特色,这充分展现了汉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历史悠久且内涵丰富

汉族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达五千多年,文化典籍极其丰富。在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在诸多领域有着辉煌成就。

思想学术方面: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成就斐然,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并影响深远。

军事理论方面:早在春秋末期就有《孙子兵法》,西汉初年整理出众多兵法,宋朝的《武经七书》更是军事著作精华。

史学方面:从司马迁的《史记》到清代的《二十四史》,纪传体史书不断发展;还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编年体史书。

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与数学成就引人瞩目,张衡、祖冲之等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文学方面:诗歌、散文创作地位突出,唐宋八大家推动古文运动,明清小说创作蓬勃发展,出现《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长篇巨著。

(三)语言文字的独特性

语言:汉语属汉藏语系,有北方方言、吴语等九大方言(有学者认为应包括广西平话、山西晋语等),不同地区标准语有所不同,如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定标准官话(普通话、国语、华语),香港定标准粤语(广州话)。

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经过演变发展成为通用简化汉字。它具有超方言性,对维系中华民族统一作用巨大。

语法与词汇特点:语法上词序固定,虚词作用重要,遵循“意合法”;词汇方面单音成义,语素构词能力强且注重字序。

(四)传统文化习俗特色

丧葬习俗:亲人去世要穿白布孝服,在灵堂守灵。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亲疏分五等。封建社会丧仪规模与死者地位身份相关,王公贵族、富豪之家丧仪规模宏大。尊长去世后子孙要守孝二十七个月。出殡时曾有人唱挽歌,后演变为挽联、挽幛。

饮食习俗:主要从事农业,主食以小麦、玉米、稻米等为主,辅以蔬菜、豆制品和肉类等。不同主食制作出多种食品,讲究烹饪,有粤、闽、徽、鲁、川、湘、浙、苏等八大菜系。

传统节日习俗:有众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除夕守夜、初一拜年。

二、传统文化习俗

(一)传统节日

春节:作为最隆重的春节,有着丰富的习俗。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人们互相祝福。

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寄托着团圆的向往。

其他节日:还有腊祭、祭灶、元宵节、社日、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意义和习俗。

(二)传统礼仪

坐礼:古代正坐是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放膝上;现代凳子上的坐法是受西域“胡坐”影响。

送礼:社会关系是互惠型的,人们通过互相送礼联系感情,“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定情信物也体现这种关系。

(三)婚姻习俗

传统婚礼在黄昏进行,称为“昏礼”,属嘉礼,包含丰富的礼仪程序。

(四)居住习俗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汉族传统民居坐北朝南,注重采光,以木梁承重,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注重雕梁画栋和屋顶装饰。不同地区因自然条件差异,在建筑布局上也有所不同。

汉族文化-浅析汉族文化特色和传统文化习俗

(五)音乐舞蹈

汉族音乐历史悠久,秦以前就创造乐器和乐曲、发明乐律。汉唐时歌舞音乐兴盛,宋元后戏曲音乐为主,汉族独立发明的五度相生律等音乐律制影响世界音乐理论。

(六)茶道风俗

饮茶历史悠久,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有4700多年,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唐代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还有多种茶的配制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