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成是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剧”代表性传承人。他的艺术生涯充满了坚持与创新,为扬剧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对李政成人物生平的详细介绍。
家庭背景
李政成出生于江苏扬州的一个演员家庭,母亲李开敏是扬剧界赫赫有名的演员,父亲李学宽也是一名演员。
他从小就对舞台表演产生了浓厚兴趣,常常跟随父母去剧团,模仿武生演员的动作。
首次登台
8岁时,李政成在扬剧《蝶恋花》中饰演“毛岸英”,首次登上舞台,展示了他过人的戏剧表演天赋。
这种早期的舞台经历为他后来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基础。
学校学习
1977年,李政成进入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学习扬剧,专攻武生。
在学校期间,他表现出色,每年都是“武状元”,展现了他在武打方面的天赋和刻苦精神。
师徒关系
李政成先后师从京剧名家隗慧虎、岳小亭、周洪武,扬剧名家姚恭林,昆剧名家柯军、黄小午,以及京、昆、梆表演艺术家裴艳玲等。
这些名师的指导和教诲,使他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初期演艺
1988年,李政成毕业后进入扬剧团,但由于剧团主要排演文戏,他被定性为“武戏演员”,长时间无法展示自己的文戏才华。
这段时间,他只能在团里“靠边站”,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无奈。
离开扬剧团
1992年,李政成选择停薪留职,离开扬剧团,组建了一支“ABS”乐队,担任主唱,开始了他的流行歌手生涯。
他在乐队中表现出色,获得了江苏省“十佳歌星”称号,并引起了一家企业的关注,提供了高薪的工作机会。
重回扬剧团
1995年,李政成回到扬剧团,出演了《狸猫换太子》,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舞台定位,并被观众认可。
2003年,他在《史可法》中的精彩表演,使他获得了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达到了艺术生涯的巅峰。
艺术奖项
李政成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戏剧奖项,包括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等。
他还获得了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新时代中国戏剧(生行)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剧目创作
李政成在多部扬剧和现代戏中担任主演,如《白水滩》《武松杀嫂》《周瑜归天》《挑滑车》《林冲夜奔》《汉宫惊魂》《扫松下书》《狸猫换太子》《野猪林》《孟丽君》《真假二十四小时》《县长与老板》《衣冠风流》《史可法——不破之城》《鉴真》《夫妻哨》《千里江山》《郑板桥》等。
他不仅在传统剧目上有出色表现,还在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中进行了创新尝试,为扬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才培养
作为扬剧研究所所长,李政成注重培养新一代扬剧演员,与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合作,培养了多名扬剧表演班的学生,并推动中国戏曲学院开设扬剧专业本科班。
他不遗余力地为扬剧事业培养接班人,确保扬剧艺术的后继有人。
国际交流
李政成带领扬剧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将扬剧带到法国、韩国等地,提升了扬剧的国际影响力。
李政成是扬剧表演艺术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艺术生涯充满了坚持与创新。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对艺术的热爱,他不仅在扬剧表演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在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艺术生涯和成就,为扬剧的传承和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扬剧表演艺术家李政成的代表作品包括:
《史可法》:这部作品在2003年首演,讲述了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的故事,李政成凭借此剧获得了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狸猫换太子》:李政成在这部剧中饰演陈琳,展现了其文武双全的表演才能。
《挑滑车》:这部剧目展示了李政成精湛的武生技艺。
《林冲夜奔》:李政成通过此剧展现了林冲的英勇与悲情。
《汉宫惊魂》:这部剧目对演员的唱、念、做、表、舞要求极高,李政成凭借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赞誉。
《衣冠风流》:此剧展示了李政成在文武老生角色上的深厚功底。
《鉴真》:李政成在这部剧中饰演鉴真和尚,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造诣。
《郑板桥》:这部剧目讲述了清代文人郑板桥的故事,李政成通过此剧展现了其文人风骨。
李政成是扬剧界著名的演员,他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风格:李政成的表演风格可以概括为“京昆打底,剧种立身”,他以扎实的京剧和昆剧基础,结合扬剧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演唱特点:他的演唱风格被称为“文武昆乱不挡”,无论是文戏还是武戏,他都能驾驭自如,展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底。
表演特点:李政成的表演以武戏打底,文戏立身,他善于将京剧、昆曲等艺术形式融入扬剧中,提升扬剧的艺术表现力。
剧目创作:他在剧目创作上不断创新,移植了《挑滑车》《夜奔》《野猪林》等经典剧目,丰富了扬剧的剧目库,同时也创作了《县长与老板》《衣冠风流》等原创剧目,为扬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政成在扬剧传承和发展中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实践与创新
丰富剧目:李政成参与移植和搬演了《挑滑车》《夜奔》《野猪林》等京、昆外来剧目,丰富了扬剧的剧目库,同时他在原创剧目如《县长与老板》《衣冠风流》《不破之城》等的创作中,成功地塑造了新的戏剧人物,为扬剧在中国戏剧界争光。
艺术风格:他以武戏打底、文戏立身,向京剧、昆曲、梆子、越剧等多种艺术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扬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才培养与教育
教育理念:李政成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扬剧班的教学工作,推动扬剧教育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合作办学:他努力推动扬州文化艺术学校与中国戏曲学院的合作,开设扬剧专业本科班,为扬剧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文化交流与传播
市场培育:李政成带领扬剧团长期坚持演出,以优质的演出维系观众对扬剧艺术的喜爱,同时通过“周周看扬剧”等活动,形成扬剧演出常态化的社会文化氛围。
对外交流:他积极参与各类戏曲节庆和展演活动,如中国戏剧节、巴黎中国戏剧节等,将扬剧艺术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增强其影响力。
基础设施建设
扬州戏曲园:李政成参与策划与推动了“扬州戏曲园”工程的启动建设,该园区集扬剧艺术演出、教学、科研、交流、非遗传承和发展于一体,为扬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