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哪些人不能送亲 送亲仪式人员安排

小编

结婚送亲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重要环节,涉及许多讲究和禁忌。了解哪些人不能送亲以及送亲仪式的人员安排,可以帮助新人更好地筹备婚礼,确保婚礼的顺利进行。

父母

在传统习俗中,父母通常不参与送亲过程。这是因为父母与女儿的情感最为深厚,亲自送女儿出嫁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离别伤感。为了保持婚礼的喜庆氛围,父母通常会在新娘离开后单独前往婚礼现场。

这一习俗体现了对父母情感的尊重,同时也避免了婚礼场面过于悲伤。现代社会中,虽然一些家庭可能会打破这一传统,但在一些传统观念浓厚的地区,这一规矩仍然被严格遵守。

孕妇

孕妇通常不被建议参与送亲,主要是因为出于安全考虑,以及部分地区认为孕妇会冲撞新人的喜气,给婚礼带来不吉利的影响。孕妇的身体状况可能不适合长时间的奔波与劳累,因此被排除在送亲队伍之外。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确保孕妇和新人的安全,避免因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影响婚礼的顺利进行。

寡妇和离异女性

寡妇和离异女性因其婚姻状况的特殊性,通常被认为不吉利,因此不能参与送亲。这些人群被认为带有不吉利的象征,可能会给新人带来不好的运气和影响。这些禁忌反映了传统观念中对婚姻幸福的追求,尽管现代社会对这些观念有所放松,但在一些地区仍然被严格遵守。

姑嫂姨妈

在一些地方,有“姑不娶,姨不送”的说法,因为“姑”谐音“孤”,“姨”谐音“疑”,对新人来说寓意不佳。这些谐音禁忌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语言含义的重视,尽管现代社会中这些观念已经逐渐淡化,但在一些地区仍然被保留。

送亲人数

送亲的人数一般在5到15人之间,具体多少要根据男方的接亲队伍人数来调整,通常会尽量凑成一个圆满的偶数,比如10人或12人,以寓意“好事成双”。

送亲人数的选择不仅符合传统习俗,还能体现出对新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单数出发、双数返回的寓意也象征着婚姻生活的和谐与美满。

送亲人员选择

送亲人员通常由女方家的男性长辈担任,如新娘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如果没有直系叔伯,则选取最亲近、最有威望的长辈。

送亲人员的选择需要考虑其社会地位和家庭威望,以确保在送亲过程中能够展现出家族的尊严与祝福。

送亲路线

送亲路线的设计讲究一帆风顺,避免回头路,因为回头路象征着反悔,对新人来说是不吉利的预兆。选择一条顺畅无阻、直达目的地的路线,寓意着新人的人生之路也将一帆风顺,勇往直前。这一规定不仅符合传统观念,还能为婚礼增添喜庆氛围。

离娘肉

送亲时,携带离娘肉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习俗。男方需在迎娶前一天,准备一袋面和一块带有七根肋条的猪肉,用红纸包裹,并配以两瓶红葡萄酒和一根芹菜,分别寓意着“离娘面”和“离娘肉”。

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新娘对母亲的感激与不舍,也寓意着新娘将在新家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结婚送亲不仅是一项传统习俗,更是对新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了解哪些人不能送亲以及送亲仪式的人员安排,可以帮助新人更好地筹备婚礼,确保婚礼的顺利进行。这些传统习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幸福的追求和对家庭和谐的重视。

结婚送亲的禁忌包括:

1. 孕妇、寡妇、离异女性不送亲:这些人群因婚姻状况或身体原因,被认为不吉利,不宜参与送亲。

2. 女性长辈不送亲:如姑妈、姨妈等,因传统观念认为她们情感细腻,容易影响送亲的吉祥气氛。

3. 父母不直接送亲:父母通常不参与送亲过程,以在家中准备迎接新人,象征家庭的温暖与接纳。

4. 送亲人数讲究:通常遵循“单去双回”的原则,即接亲人数为单数,送亲人数与接亲人数相加为双数,寓意成双成对。

5. 送亲路线忌回头路:送亲路线应选择顺畅无阻的道路,避免回头路,象征一帆风顺。

6. 不带不吉利物品:如孕妇佩戴的饰品、带有负面寓意的物品等,以免影响新人的运势。

7. 避免与新娘属相相冲的人送亲:根据中国传统,生肖相冲可能会给新人带来不祥之兆。

8. 送亲者需保持良好状态:送亲者应身体健康、情绪稳定,避免在婚礼当天发生争吵或负面情绪。

送亲仪式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对新娘的祝福,也是两个家庭情感交流的重要时刻。以下是送亲仪式的具体流程和人员安排:

送亲仪式的具体流程

1. 准备阶段:在婚礼当天,新娘化妆完成后,送亲队伍准备出发。送亲人员通常包括新娘的闺蜜(伴娘团)和两位男性亲属(如舅父、叔伯或表兄弟等)。

2. 出发:送亲队伍从新娘家出发,前往男方家。队伍中可能还包括其他亲友,如新娘的朋友和同学。

3. 到达男方家:送亲队伍到达男方家后,需等待男方派人来接,才能进入男方家。这表示对男方的尊重。

4. 宴席:在男方家的宴席上,送亲人员与男方家人分开坐,男方通常会安排专人陪伴送亲队伍。

5. 离开:送亲人员简单叮嘱新娘几句后就会离开,象征着任务完成,顺利将新娘送到男方家。

结婚哪些人不能送亲 送亲仪式人员安排

送亲仪式的人员安排

1. 送亲人员:送亲人员多为女方家的男性长辈,如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等。这些人员需具备稳重、威严的气质,能够在关键时刻撑起场面。

2. 伴娘团:伴娘是送亲队伍的主要人员,通常由新娘的闺蜜担任,帮助新娘分担婚礼当天的事物,活跃气氛等。

3. 其他亲友:如果新娘的朋友比较多,还可以有一个姐妹团,同学、同事等也可以作为送亲队伍的一员。

送亲仪式的注意事项

1. 人数安排:送亲的人数一般为单数,以便在加上新娘后形成双数返回男方家,寓意“好事成双”。

2. 忌讳:某些地区有“姑不接,姨不送”的习俗,因为“姑”谐音“孤”,“姨”谐音“疑”,都是婚姻中不太吉利的词。

3. 孕妇和婚姻不幸者:孕妇或家中近期有丧事的人避免参加接亲,红白不要相撞,接送亲以未婚为主。

不同地区的送亲习俗存在以下差异:

1. 送亲人员选择上的差异:

北方地区:通常由新娘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等男性长辈担任送亲人员,强调“全活人”,即父母健在、夫妻和睦、儿女双全的人。

南方地区:除了上述人员,还可能包括未婚的平辈亲友,甚至有“三全人”的讲究,即要求送亲者在父母、夫妻、儿女方面都完整。

2. 送亲人数和路线的讲究:

人数:很多地方讲究“单去双回”,即送亲队伍出发时人数为单数,返回时为双数,寓意新人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路线:送亲路线通常避免回头路,寓意一帆风顺,不走回头路。

3. 禁忌和忌讳的不同:

忌讳人员:普遍忌讳寡妇、孕妇、离婚或再婚者送亲,认为这些身份不吉利。

属相禁忌:部分地区有根据新人属相选择送亲人员的禁忌,避免不吉利的属相组合。

4. 其他习俗的差异:

携带物品:如“离娘肉”,寓意新娘离开父母开始新生活。

送亲方式:一些地方有特殊的送亲方式,如安排童男童女送亲,取吉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