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详解袁天罡推背图60卦象释义等

小编

《推背图》是唐朝初期由李淳风和袁天罡共同编写的预言书,因其预言的准确性和神秘色彩,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传奇色彩的书籍。以下是对《推背图》的详细解析,包括其历史背景、预言内容、解读与争议以及现代应用与影响。

成书背景

传说与创作动机:相传《推背图》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预测大唐国运,命令李淳风和袁天罡编写的。李淳风推算入迷,一直推演到唐以后2000多年的国运盛衰,直到袁天罡推其背,警示“天机不可再泄”,遂得名《推背图》。

历史记载:尽管《推背图》在唐代的历史记载中并不明确,但后世文献多次提及,如《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并未直接提及《推背图》,但其传说和影响力在宋代开始广泛传播。

版本与流传

版本多样性:现存的《推背图》版本众多,包括《大云经疏》版、宋代67图版、明代60图版、金圣叹点校本、民国4年版和民国35年版等。不同版本的内容差异很大,且与李淳风和袁天罡的原作没有直接关系。

流传过程:由于《推背图》涉及天机,历代统治者曾将其列为禁书,但其在民间流传甚广,成为禁而不绝的现象。

预言形式

图像与文字结合:全书共有60幅图像,每幅图像下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通过隐晦的文字和象征性的图画来预言未来的历史事件。

预言范围:预言内容涵盖从唐代到未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政治、军事、社会等多个方面。

具体预言

历史预言:预言了从武则天称帝到清朝灭亡的历史事件,并提到了核战争爆发、外星人入侵等未来事件。

现代预言:对2024年的预言,如“黑兔走入青龙穴”,被认为是2023年癸卯年(兔年)与2024年甲辰年(龙年)的象征,预示着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预言的解读

隐晦与多义:由于《推背图》的语言形式绝大部分采用隐语,如字谜、指示、会意、谐音等,解读难度较大。不同学者和历史爱好者对其解读各异,存在多种解释。

历史学者的观点: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推背图》中的预言并非真正的未来预测,而是后人根据已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附会的结果。

争议焦点

真实性与科学性:关于《推背图》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学术界存在广泛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其预言具有科学预见性,而更多学者则认为其预言是后人牵强附会的产物。

文化价值与影响:尽管存在争议,《推背图》作为一部古老的预言书籍,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未来的思考方式和对历史循环规律的认识。

文化影响

民间信仰与文学:《推背图》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许多文学作品和戏剧都从中借鉴了元素,将其融入故事情节中。

现代解读:现代学者从历史学、语言学等角度对《推背图》进行研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心理。

现代社会的启示

理性思考与未来展望:尽管《推背图》的预言性质使得其科学性和真实性受到质疑,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应保持理性思考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启示:《推背图》所包含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核,依然值得我们去品味和传承,它反映了古人对未来的好奇与探索。

《推背图》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预言奇书,尽管其预言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存在争议,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对未来的思考方式,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推背图》的详细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推背图-详解袁天罡推背图60卦象释义等

《推背图》是中国古代一部极具神秘色彩的预言书,传说由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和相士袁天罡共同编写,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上众多波澜壮阔的事件。以下是关于《推背图》及其历史背景的相关信息:

《推背图》的起源和传说

起源:相传《推背图》是唐太宗李世民命李淳风和袁天罡推算大唐国运而作。李淳风在推算过程中渐入佳境,竟推算至千年之后,此时袁天罡从背后推了他一下,警告其天机不可泄露,于是二人停止推算,这本书也因此得名《推背图》。

传说:关于《推背图》的起源,有多种传说。一种说法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的天相家袁天罡和李淳风编写了这部预言奇书。

《推背图》的内容和结构

内容:《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

结构:全书以《周易》64卦名称排列象序,按天干地支相配,共有六十象,每象由一个卦象、一幅图像、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组成。

《推背图》的历史影响和版本

历史影响:《推背图》自北宋开始流行,对中国民间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被统治者禁毁,也被民间宗教吹捧,还被起义领袖用作政治工具。

版本:现存的《推背图》版本众多,包括《大云经疏》版、宋代67图版、明代60图版、金圣叹点校本、民国4年版和民国35年版等。不同版本的内容差异很大,且与李淳风和袁天罡的原作没有直接关系。

《推背图》是一本充满神秘色彩的预言书,但其预测未来的能力并未得到科学的证实。以下是关于《推背图》的一些基本信息:

推背图的起源和传说

《推背图》相传是由唐朝贞观年间的著名星命学家李淳风和袁天罡共同编撰的。据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了解大唐的国运,命李淳风和袁天罡进行推算。李淳风在推算过程中沉迷于其中,以至于推算到了唐朝之后的2000多年历史。最终,袁天罡推了李淳风的背,提醒他天机不可泄露,于是这部预言书便被称为《推背图》。

推背图的结构和内容

《推背图》共包含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都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这些图像和诗歌以隐晦的语言和象征性的图案,预言了从唐朝到未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由于其语言的隐晦性和多义性,历代学者对其解读各不相同,这也增加了《推背图》的神秘感和争议性。

推背图的版本和流传

《推背图》在历史上有多个版本流传,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版本是清乾隆年间金圣叹的批注版。金圣叹对《推背图》进行了详细的注解,使得这部书在民间广为流传。由于《推背图》的预言性质,历代统治者对其态度复杂,甚至曾一度被列为禁书。

推背图的争议和质疑

尽管《推背图》被一些人视为预言未来的神书,但其真实性并未得到广泛认可。许多学者认为,《推背图》的内容和预言过于模糊和笼统,可以被后人随意解读和附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预言被证实是错误的,这也进一步削弱了《推背图》的可信度。

《推背图》相传是唐朝贞观年间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以易经六十四卦为基础,预言了从唐朝到未来世界大同的历史事件。以下是部分卦象的原文和译文:

第一象 甲子 乾为天

谶曰: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环,周而复始。

颂曰:自从盘古迄希夷,虎斗龙争事正奇;悟得循环真谛在,试于唐后论元机。

译文:天地广阔无边,日月运行不息,历史循环往复。理解这一循环的真理,可以在唐朝之后探讨历史的规律。

第二象 乙丑 坤为地

谶曰:累累硕果,莫明其数;一果一仁,即新即故。

颂曰:万物土中生,二九先成实;一统定中原,阴盛阳先竭。

译文:果实累累,数量难以明了;每一个果实代表一个仁德之君。万物生于土地,前二十一代奠定了基础,唐朝国运二百八十九年,阴盛阳衰。

第三象 丙寅 震为雷

谶曰:日月当空,照临下土;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颂曰:参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宫;遗枝拨尽根犹在,喔喔晨鸡孰是雄。

译文:日月高悬,光芒照耀大地;武则天当政,废中宗于房州,杀唐宗室殆尽。武氏削发为尼,后重新入宫,武则天称帝。

第四象 丁卯 坎为水

谶曰:飞者不飞,走者不走;振羽高岗,乃克有后。

颂曰:威行青女实权奇,极目萧条十八枝;赖有猴儿齐着力,已倾大树仗扶持。

译文:飞鸟不再飞翔,走兽不再奔跑;振翅高岗,才能有后代。狄仁杰荐张柬之等五人反周为唐,武后退位。

第五象 戊辰 巽为风

谶曰:杨花飞,蜀道难;截断竹萧方见日,更无一吏乃乎安。

颂曰:渔阳鼙鼓过潼关,此日君王幸剑山;木易若逢山下鬼,定于此处葬金环。

译文:杨花飘飞,蜀道艰难;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即位,安史之乱平定。

第六象 己巳 坎为水

谶曰:非都是都,非皇是皇;阴霾既去,日月复光。

颂曰:大帜巍巍树两京,楚舆今日又东行;乾坤再造人民乐,一二年来见太平。

译文:非都之都是皇,阴霾散去,日月重光。明皇还西京,安史之乱平定,国家复兴。

第七象 庚午 坎为水

谶曰:旌节满我目,山川局我足;破关客乍来,陡令中原哭。

颂曰:蝼蚁从来足溃堤,六宫深锁梦全非;重门金鼓含兵气,小草滋生土口啼。

译文:旌旗满眼,山川困厄;外敌入侵,中原悲泣。藩镇跋扈,吐蕃侵掠。

第八象 辛未 坎为水

谶曰:搀枪血中土,破贼还为贼;朵朵李花飞,帝曰迁大吉。

颂曰:天子蒙尘马首东,居然叁杰踞关中;孤军一注安社稷,内外能收手臂功。

译文:战乱不断,破贼又成贼;李花飞舞,帝位迁移。李希烈、朱泚、李怀光作乱,德宗逃亡,赖李晟收复京城。

第九象 壬申 坎为水

谶曰:非白非黑,草头人出;借得一枝,满天飞血。

颂曰:万人头上起英雄,血染河川日色红;一树李花都惨淡,可怜巢覆亦成空。

译文:非白非黑,草头人出;借得一枝,满天飞血。黄巢起义,唐祚至昭宗,朱温弑之自立。

第十象 癸酉 坎为水

谶曰:荡荡中原,莫御八牛;泅水不涤,有血无头。

颂曰:一后二主尽升遐,四海茫茫总一家;不但我生还杀我,回头还有李儿花。

译文:荡荡中原,莫御八牛;泅水不涤,有血无头。朱温弑何皇后、昭宣、昭宗而自立,后为次子友所弑,李克用之子存勖代父复仇,灭梁建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