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中秋节拜月娘的习俗源远流长,反映了潮汕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间信仰。以下将详细介绍汕头中秋节拜月娘的供品、原因及其文化意义。
供品种类
水果类:柚子、柿子、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芋头等。这些水果不仅寓意吉祥,还与中秋节的团圆主题密切相关。
糕点饼食:月饼、腐乳饼、书册糕、月糕等。这些糕点不仅美味,还寄托了潮汕人对月娘的敬意和对家人的祝福。
其他供品:包括化妆品、文具、五色金纸、红白丝线、上等酒和点心、炮仗和焰火等。这些供品各有象征意义,如化妆品象征美丽,文具象征智慧和学业进步。
供品象征意义
柚子:寓意保佑平安,外形圆形象征团圆。
石榴:多子多福,喜庆吉祥。
月饼:象征团圆,纪念元朝起义。
芋头:寓意辟邪消灾,不忘历史。
传统信仰
敬月习俗:拜月娘源于古代的天象崇拜,敬月作为中秋节的重要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民间的拜月、赏月、颂月活动。
祈求丰收: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祭月是为了感谢土地神赐给农作物丰收,祈望明年继续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文化意义
家庭团聚:中秋节是团圆节,拜月娘表达了对家庭团圆的祈愿。
文化传承:拜月娘的习俗代代相传,成为潮汕文化中璀璨的明珠,体现了潮汕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情感的寄托。
现代意义
教育意义:通过拜月娘,长辈们希望孩子们读书聪明、成绩优秀,寄托了对下一代的期望。
社区活动:拜月娘的仪式也是社区团聚的重要活动,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汕头中秋节拜月娘的习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通过丰富的供品和仪式,潮汕人表达了对月亮的敬仰和对家人的祝福,体现了浓厚的家庭情感和社区凝聚力。
汕头中秋节拜月娘的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 准备供品:
水果:柚子、柿子、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等。
糕点:月饼(潮汕人称为朥饼)、腐乳饼、书册糕、月糕等。
其他:芋头、茶叶、酒等。
2. 设置香案:
城市居民通常在阳台、天台或自家庭院设置香案。
乡村百姓则集中到村里的大埕祭拜。
3. 等候月亮升起:
吃过晚饭后,妇女们换上新衣,带领孩子们安好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
4. 拜月:
月亮升起后,点燃香烛,进行拜月仪式。
拜月时,女性和小孩为主要参与者,成年男子一般不参与。
5. 许愿:
在拜月时,许下心愿。女性多求婚姻美满,小孩则祈求学业进步、聪明健康。
6. 剥芋头:
拜月后,全家一起剥芋头,寓意辟邪消灾,享受丰收的喜悦。
7. 烧塔或燃烟堆:
一些地方有烧塔或燃烟堆的习俗,象征驱邪避灾,保佑平安。
8. 享用美食:
拜月结束后,家人一起享用月饼、糕点等美食,赏月谈天。
汕头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月饼品牌,以下是一些知名的月饼品牌:
1. 荣诚食品:
荣诚食品是汕头市知名的月饼生产企业,其潮式朥饼(潮汕月饼)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荣诚食品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推出了多种创新口味的月饼,如白桃味、鸭屎香茶味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2. 汕头糖果饼干食品总厂:
该厂生产的“潮汕月”月饼是潮汕地区的标志性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其包装设计经典,深受老一辈消费者的喜爱。
3. 西堤仁和饼家:
西堤仁和饼家以其传统的潮式酥皮月饼闻名,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口感,是汕头地区老字号的代表之一。
4. 老潮兴月饼:
老潮兴月饼以其传统的潮式月饼和创新的口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5. 集味村月饼:
集味村月饼以其多样化的口味和优质的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是汕头地区知名的月饼品牌之一。
6. 丹喜月饼:
丹喜月饼以其传统的潮式月饼和创新的口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7. 龙湖月月饼:
龙湖月月饼以其传统的潮式月饼和优质的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是汕头地区知名的月饼品牌之一。
8. 平平居月饼:
平平居月饼以其传统的潮式月饼和创新的口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9. 茂发月饼:
茂发月饼以其传统的潮式月饼和优质的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是汕头地区知名的月饼品牌之一。
10. 华荣月饼:
华荣月饼以其传统的潮式月饼和创新的口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汕头中秋拜月娘的民间传说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纪念抗元斗争:
相传元朝时期,蒙古贵族对汉人进行残酷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取芋头与“胡人”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逐渐形成了中秋拜月时用芋头的习俗。
2. 纪念戚继光抗倭:
另一传说与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有关。相传戚继光在中秋夜被倭寇围困,士兵们挖野芋充饥,最终成功突围。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潮汕沿海一带百姓在中秋节吃芋头,以“遇难”(与“芋艿”谐音)来纪念遇难士兵。
3. 土地公与土地婆的故事:
在揭阳一带,流传着土地公和土地婆讨论管理目标的故事。土地公主张人人丰衣足食,而土地婆主张贫富分化。土地公赐予穷人芋头和番薯,以抵半年粮食。人们为了感谢土地公的恩德,在中秋节用芋头和番薯祭祀,逐渐形成了这一习俗。
4. 不忘元兵入侵之苦:
在空港经济区地都镇凤岗村,有一个与元兵入侵相关的传说。元朝初年,村民在中秋节准备祭拜祖宗时,突然得知元兵入侵的消息,匆忙逃亡。黄员外因吃芋头哽咽而死,家人后来在中秋节忌用芋头和干饭,以纪念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