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想了解“纷至沓来”这个成语的意思、出处、相关故事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以下是对这些问题的详细解答。
解释
纷至沓来:形容事物纷纷不断地到来,连续不断地出现。
出处:出自宋代朱熹《答何叔京》六:“夫其心俨然肃然,常若有所事,则虽事物纷至而沓来,岂足以乱吾之知思。”。
用法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贴出布告以后,自己在招募公所坐镇,只见应募的小伙子,纷至沓来,应接不暇。(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相关文献
朱熹书信:朱熹在《答何叔京》中提到,即使事物纷纷到来,也能保持心静如水,不会扰乱智慧思考。
楼钥序文:宋楼钥在《序》中描述禅位之诏、登极之赦等文书纷纷到来,从容应对。
南宋时期的故事
王刚中镇守四川:南宋时期,金兵南侵,王刚中镇守四川,面对频繁的战事和文书,他从容不迫,妥善处理,并亲自督战,取得大胜。
个人修养:朱熹在信中强调,即使事物纷纷到来,只要内心庄重严肃,就能保持智慧的清晰。
近义词
接踵而来:形容事物接连不断地到来。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等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车水马龙:形容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反义词
路断人稀:形容道路阻绝,人烟稀少。
门庭冷落:形容宾客稀少,非常冷清。
“纷至沓来”形容事物纷纷不断地到来,连续不断地出现。它出自宋代朱熹的《答何叔京》,并在南宋时期的历史故事中得到具体体现。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和“车水马龙”,反义词则有“路断人稀”和“门庭冷落”。
“纷至沓来”的近义词包括:
1. 接踵而至:形容人接连不断地到来,强调顺序性。
2. 络绎不绝:形容人、车、马等连续不断,强调有序。
3. 车水马龙:形容车辆很多,连续不断,强调繁忙。
4. 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5. 川流不息:形容人、车等连续不断,强调流动。
6. 源源不断:形容连续不断,强调源头。
7. 接二连三:形容连续不断,强调次数多。
8. 蜂拥而起:形容许多人一起涌来,强调迅速。
9. 延绵不绝:形容连续不断,强调持久。
10.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可以用来描述人、事物或信息的连续到来。以下是几个例句:
1. 博览会开幕后,人们便纷至沓来。
2. 好消息纷至沓来,如春风扑面。
3. 民间艺人也纷至沓来,云集皂河。
4. 各方请柬纷至沓来。
5. 意外的事情,纷至沓来。
6. 于是夺嫡之事纷至沓来。
7. 报告之后信件纷至沓来。
8. 思想批判、上山下乡等纷至沓来。
9. 车站兴筑马路,士商侨寓纷至沓来。
10. 嘉宾、老校友纷至沓来。
11. 声讨此起彼伏、纷至沓来。
12. 不久,其他人都会纷至沓来。
13. 在坐禅朞间,前尘影事纷至沓来。
14. 一旦采取行动,洞察力会纷至沓来。
15. 海外客人纷至沓来,弄得他应接不暇。
16. 荣誉纷至沓来,喝彩经久不息。
17. 于是,使皇帝扫兴的事情就纷至沓来。
“纷至沓来”与“接踵而至”两者都有“连续不断”的意思,但存在以下区别:
1. 语义侧重点不同:
“纷至沓来”侧重于形容人或事物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强调的是“纷”和“沓”,即众多和杂乱。
“接踵而至”侧重于形容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强调的是“踵”,即跟随着,时间上的连续不断。
2. 适用范围不同:
“纷至沓来”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连续到来,适用范围较窄。
“接踵而至”可用于形容人或事物,适用范围较宽。
3. 语境感受不同:
“纷至沓来”给人一种纷乱无序的感觉,强调从不同地方纷纷到来。
“接踵而至”给人一种有序的感觉,强调时间上的连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