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和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重要节气,它们在时间、气候和含义上有所不同。了解它们的区别和相关的忌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季节变化和农事活动。
时间不同
立秋通常在每年的公历8月7日或8日,标志着秋季的开始。秋分则在每年的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标志着秋季的中点。
立秋作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主要是气候过渡的开始,而秋分则是秋季的中点,昼夜平分,气候逐渐转凉。
含义不同
立秋表示秋天的正式开始,气温逐渐下降,但部分地区仍可能高温。秋分则表示秋季的中点,昼夜等长,气候显著转凉。立秋标志着初秋的开始,气温仍然较高,而秋分则是秋季气候显著变化的标志,昼夜等长,气温逐渐降低。
气候特点不同
立秋时,气温较高,常常有“秋老虎”现象,天气仍然炎热。秋分时,气温适中,昼夜温差加大,气候逐渐转凉。立秋时气温仍然较高,而秋分时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加大,气候显著转凉。
节气位置不同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秋分是第16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中点。立秋作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而秋分则是秋季的中点,昼夜平分。
忌刮东风
在华北平原,秋分时节刮东风预示着来年可能会发生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东风可能导致干旱,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在这个时节忌讳刮东风。
忌电闪雷鸣
秋分之日如果遇到电闪雷鸣,可能会影响庄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稻米价格飞涨。电闪雷鸣可能破坏庄稼,影响收成,因此在这个时节忌讳电闪雷鸣。
忌不下雨
江淮地区在秋分之日最希望下雨,如果天晴将会发生旱情。广西一带也有祈盼下雨的习惯。干旱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在这个时节忌讳不下雨。
忌运动过量
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忌讳运动量过大,以免造成身体过度劳累。运动过量会消耗体力,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在这个时节忌讳运动过量。
忌饮食寒凉
秋分时节寒湿较重,饮食上要注意温和,不吃过多冰镇、生冷食物。饮食寒凉会刺激脾胃,导致不适,因此在这个时节忌讳饮食寒凉。
立秋和秋分虽然都是秋季的节气,但在时间、含义、气候和节气位置上有所不同。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而秋分则是秋季的中点,昼夜平分,气候显著转凉。了解这些区别和相关的忌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季节变化和农事活动。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秋分的意思是昼夜平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不仅是秋季的中点,还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到来。
秋分的气候特点
昼夜等长: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12小时。
气温变化: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自然现象:秋分时节,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候平均气温”划分的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
秋分的传统习俗
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竖蛋: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尝试将其竖立在桌子上。
放风筝:秋分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
秋分的养生提示
添衣保暖:秋分过后,昼夜温差加大,早晚应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幼儿和体弱多病者。
饮食调理:秋季燥邪易伤津液,应适当多食温润食物,如芝麻、核桃、百合等,同时注意少吃辣椒、花椒等辛温发散之品。
秋分和立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时间、含义、气候特点、节气位置以及其他方面,具体如下:
时间不同
立秋: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
秋分:每年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80°。
含义不同
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
秋分:表示秋季已经过去一半,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意味着进入深秋。
气候特点不同
立秋:此时仍处于三伏天,气温较高,可能出现“秋老虎”现象,天气依然炎热。
秋分: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天气凉爽,进入深秋季节。
节气位置不同
立秋:作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秋分:作为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表示秋季已经过去一半,昼夜平分。
其他不同
三候:
立秋: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秋分: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气候现象:
立秋:部分地区仍然高温,立秋之后可能还有一个“秋老虎”。
秋分:气候凉爽,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秋分时节,我国各地有许多传统忌讳,这些忌讳往往与农事活动、天气变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秋分忌讳:
气象忌讳
忌刮东风:在华北平原,秋分时节忌讳刮东风,因为有“秋分东风来年旱”的说法,认为东风可能导致来年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
忌电闪雷鸣:秋分之日民间忌讳电闪雷鸣,有“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的俗语,认为雷电会影响庄稼的正常生长,导致减产和米价上涨。
忌不下雨:江淮地区和广西一带,秋分时节人们希望下雨,因为天晴可能导致旱情,有“秋分天晴必久旱”和“秋分夜冷天气旱”的谚语。
生活忌讳
忌房事过度:秋季是收敛的季节,秋分时节应节制房事,避免过度消耗体力,以免影响健康。
忌大动土木:秋分时节,天地阴阳之气平衡,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土木工程,以免扰乱地气,影响家宅安宁。
忌远行出游:秋分时节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大,出行不便,且古人认为此时出行易遇不测,应避免长途跋涉。
忌过度悲秋:秋季万物凋零,容易引发悲伤情绪,中医认为悲忧伤肺,应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低落。
忌暴饮暴食:秋分后气温转凉,食欲增加,但应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生冷、辛辣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忌晚睡懒起:秋分后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饮食忌讳
忌食辛热香燥食物:秋分时节天气干燥,应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蒜、葱、生姜等,以免助燥伤阴。
忌食油腻煎炸食物:油腻煎炸食物难以消化,容易积滞体内,加重秋燥,应适量食用。
忌生吃水生植物:秋分是水生植物收获的季节,但生吃这些植物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应避免。
忌吃肥甘食品:秋季应注重养肺,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