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重阳节扫墓讲究什么 广西重阳节习俗有哪些

小编

广西重阳节扫墓和习俗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多样的民族特色。以下将详细介绍广西重阳节扫墓的讲究和主要习俗。

时间和地点

时间:扫墓的时间通常选择在阳气较旺的上午九点后至下午三点前,这段时间被认为是最适宜的。

地点:扫墓的地点应选择风水良好的地方,墓地的选址、造型和风水必须符合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的原则。

祭祀方式

祭品:祭品中必须包含牲畜和鲜花,表示与生生不息。

祭拜方向:祭拜时要面向空气开阔的方向,以尊重先人和人生的开阔与自由。

其他讲究

整洁衣着:扫墓时衣着要整洁,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避免穿大红大紫的鲜艳衣服。

避免拍照:扫墓过程中应避免拍照,以免破坏祭奠的庄重气氛。

孕妇和身体虚弱者不宜参加:由于扫墓环境的特殊性,孕妇和身体虚弱者不宜参与扫墓活动。

扫墓

扫墓在广西被称为“报冬”,是一年中的第二个扫墓日,主要流行于郁江和邕江流域地区,如玉林、容县、钦州、北流、邕宁等地。

登高

登高是广西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人们在这一天登高远眺,欣赏美景,寓意健康长寿。

敬老

重阳节期间,广西各民族盛行敬老的习俗,其中以壮族的“添粮补寿”最具特色。子孙们为年满60岁的老人立一口寿粮缸,每年重阳节添满粮缸。

制作和饮用甜酒

重阳制作和饮用甜酒的习俗主要流行于阳朔、融安、环江、龙胜、融水等地。融水苗族群众会选用当地特产的优质糯米,经浸泡蒸熟后拌以酒曲,装坛密封,五六个月后开坛饮用。

拜寄

重阳拜寄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桂北地区。儿童常于此日拜认寄爹寄娘,寄人者以生辰、名字和鸡鸭等礼物送给寄家拜认。

广西重阳节扫墓和习俗不仅体现了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还融合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礼仪。无论是扫墓的严谨仪式,还是登高、敬老、制作甜酒和拜寄等习俗,都展示了广西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的民族风情。

广西重阳节的禁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不能说节日快乐:重阳节被认为是大凶日,传统上不宜说“节日快乐”,而应说“身体健康”或“全家平安”。

2. 忌送菊花:菊花在传统中是祭花,用于表达哀悼,不宜在重阳节送给他人,尤其是老人。可以选择送寓意吉祥的花,如剑兰或康乃馨。

3. 忌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部分地区有此习俗,认为出嫁未满三年的女儿在重阳节回娘家会带来不吉利。

4. 忌行房事:重阳节被视为阳气极盛的日子,传统上禁忌行房事,以免影响阴阳调和。

5. 忌煮饭:重阳节是老人节,应让长辈休息,不宜让他们操劳做饭。

6. 忌穿艳丽衣服:重阳节与祭祖相关,应穿着庄重,避免艳丽色彩,以示对先人的尊重。

7. 忌谈病论死:在重阳节期间,应避免谈论不吉利的话题,如疾病或死亡,以免影响运势。

广西重阳节的起源与全国各地的重阳节起源相似,主要源于古代的阴阳五行观念、祭祀传统以及民间传说。以下是对广西重阳节起源的详细阐述:

历史渊源

春秋战国时期: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重视这个节日,但主要在帝宫中进行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在汉代逐渐流行,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被害后,其侍女贾氏将重阳活动带至民间,促进了这一习俗的传播。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提到九月九日适合宴饮聚会,表明当时节俗已初步定型。

唐代:唐代时,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文人雅士如王维、杜甫等在诗作中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节日内涵。

传说故事

桓景斩瘟魔:东汉时期,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为消除瘟疫,拜师学艺,最终在九月九日斩杀瘟魔,为民除害。从此,人们在这一天登高避祸,形成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文化内涵

阴阳五行:重阳节的“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称“重阳”,体现了古人对阴阳五行的理解。

祭祖敬老:重阳节与祭祖活动密切相关,人们在这一天祭拜先人,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求长寿:重阳节还有求长寿的习俗,人们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健康长寿。

广西重阳节的传统美食丰富多样,体现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特色美食:

五色糯米饭

简介:五色糯米饭,又称乌饭、青精饭或花米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是壮族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

制作方法:选用优质糯米,采来紫蕃藤、黄花、枫叶、红蓝(红丝线)等植物,浸泡出液,分别拌着糯米,然后合而蒸之。

寓意:五色糯米饭不仅色彩斑斓,而且味道香纯,象征生活美好,常用于祭祖和节日庆典。

重阳糕

简介: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因“糕”与“高”同音,寓意“步步高升”、“寿高九九”,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

制作方法:重阳糕的制作方法多样,有的较为简单,有的则五彩斑斓,看起来十分精美别致。

寓意:重阳糕是敬老节赠送长辈的最佳礼物,也是重阳节比较受大家欢迎的美食。

菊花酒

简介: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人们在重阳节前将菊花收集起来,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菊花酒。

寓意:传说喝了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寿,增添节日气氛。

制作方法:将初开的菊花和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一起酿制,放至来年重阳节饮用。

糍粑

简介:糍粑分为软甜、硬咸两种,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的又一食俗。

制作方法: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一沸即捞,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软糍耙食用时拌上芝麻、白糖等,硬糍耙则油炸后食用。

寓意:糍粑象征着团圆和丰收,是重阳节期间的重要食品。

麻竹笋扣肉

简介:麻竹笋扣肉是广西永福地区的特色美食,将鲜麻竹笋与五花肉一同蒸熟,风味独特。

广西重阳节扫墓讲究什么 广西重阳节习俗有哪些

制作方法:将鲜麻竹笋破开外皮,削理干净,切成厚片备用。黄金五花扣肉同样切成厚片,和麻竹笋片一起放入竹筒内,大火蒸熟。

寓意:麻竹笋扣肉寓意“福高寿高节节高”,是重阳节敬老宴上的佳肴。

糍粑和粽子

简介:在重阳节,壮族群众会制作糍粑和粽子,与家人共享,寓意同福同寿。

制作方法:糍粑和粽子的制作方法与平时相似,但会在重阳节这天特别制作,以示庆祝。

寓意:糍粑和粽子象征着团圆和丰收,是重阳节期间的重要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