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五红是哪五红?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小编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有着丰富的习俗和别称。以下将详细介绍端午节五红的种类和端午节的多种别称。

红烧肉

红烧肉是端午节“五红”之首,选用五花肉为主料,经过精心烹制,肉质鲜嫩多汁,入口即化。烹饪过程中,糖色的运用是关键,不仅能给肉块披上一层亮丽的红色外衣,还能带来独特的香甜味道。

红烧肉不仅色香味俱佳,还能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家庭聚餐增添一份喜庆和团圆的氛围。

红烧黄鱼

红烧黄鱼选用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的黄鱼,做法与红烧肉相似,都需要先炒糖色,再加入调料炖煮。黄鱼的鲜美与红烧的浓郁味道相得益彰,让人回味无穷。

红烧黄鱼不仅营养丰富,还能为节日餐桌带来丰富的口感和味道,象征着丰收和富足。

红苋菜

红苋菜是端午节的传统菜肴之一,叶片呈红色,煮熟后汤汁也是红红的。红苋菜可以清炒、凉拌或做汤,口感清爽,是夏日餐桌上的佳品。红苋菜不仅符合端午节“红”的主题,还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清热解毒。

烤鸭

烤鸭以其皮脆肉嫩、色泽红艳而广受喜爱。端午节吃烤鸭,不仅能满足味蕾的享受,还能为节日增添一份喜庆氛围。烤鸭的制作过程虽然复杂,但其美味的口感和象征意义使其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道菜肴。

红辣椒

红辣椒虽然不是一道菜,但在端午节的餐桌上却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可以作为调料,为其他菜肴增添一抹辣味和红色,在炎热的夏天还能开胃消食。红辣椒的辣味和红色象征着热情和活力,适合在端午节这个充满活力的节日中食用。

端阳节

因“午”在十二地支中为“阳辰”,端午节也被称为“端阳节”。端阳节突出了端午节在一年中的阳盛之时,象征着光明和正义。

重午节

因月日数皆为五,端午节又被称为“重五节”。重午节强调了日期的重要性,体现了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的特殊地位。

龙舟节

端午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龙舟节”。龙舟节不仅是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更是纪念屈原的重要方式,象征着团结和协作。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天中节”。天中节突出了端午节在一年中太阳最高的时候,象征着光明和繁荣。

端午节五红包括红烧肉、红烧黄鱼、红苋菜、烤鸭和红辣椒,这些菜肴不仅色香味俱佳,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端午节有许多别称,如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和天中节,每个名称都反映了端午节的不同文化意义和庆祝方式。通过这些传统习俗和别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

1. 扒龙舟: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源于古代龙图腾祭祀。

2. 挂艾草与菖蒲: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插艾草和菖蒲于门楣,悬于堂中,认为有驱邪辟恶的作用。

3. 吃粽子:用糯米包裹在竹叶中煮熟,象征纪念屈原,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

4. 佩香囊:香囊内填充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的功效,常佩戴于儿童身上。

5. 赛龙舟:人们划船追赶拯救屈原,后来演变为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

6. 点雄黄酒:用雄黄泡酒,涂抹在小孩的耳朵、鼻子等处,驱蚊虫、蛇等。

7. 系五彩绳:用五色线系在手臂上,寓意驱邪避灾,保平安。

8. 洗草药水: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是端午习俗之一。

9. 祭祖:祭拜祖先,祈求平安和健康。

10. 放纸鸢:放风筝,有“放晦气”祈福消灾求吉呈祥的寓意。

端午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代文人墨客通过诗歌表达对端午节的情感,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端午节诗歌:

唐代

《端午》 - 李隆基

>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日赐衣》 - 杜甫

>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竞渡诗》 - 卢肇

>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日》 - 殷尧藩

>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 李隆基

>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宋代

《浣溪沙·端午》 - 苏轼

>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南乡子·端午》 - 李之仪

>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小重山·端午》 - 舒頔

>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和端午》 - 张耒

>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 陆游

>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元代

《己酉端午》 - 贝琼

>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明代

《午日处州禁竞渡》 - 汤显祖

>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清代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 顾太清

>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用粽叶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制成。北方常见的馅料有红豆沙、蜜枣等;南方则有肉粽、咸蛋黄等。

2. 五红:在江苏等地,端午节有吃“五红”的习俗,包括红烧肉、红烧黄鱼、红苋菜、烤鸭和红辣椒。这些红色食物寓意着驱邪避暑、五谷丰登。

3. 打糕:在吉林延边,端午节有吃打糕的习俗,打糕是用糯米和艾蒿制成的米糕,具有独特的青草香气。

4. 茶叶蛋:江西南昌等地有端午煮茶叶蛋的习俗,象征着平安健康成长。

5. 绿豆糕:江南地区有端午节吃绿豆糕的传统,绿豆糕清凉解暑,寓意着生活步步高升。

6. 乌饭:浙江金华地区在端午节会吃乌饭,用南烛叶染色制作的稻米饭,有防虫驱蚊的作用。

端午节五红是哪五红?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7. 五黄:江浙地区有端午食“五黄”的习俗,包括黄鱼、黄瓜、咸蛋黄、黄鳝和雄黄酒,寓意着丰收和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