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三候 雷始收声 蛰虫坯户 水始涸什么意思

小编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秋分有三候,分别是雷始收声、蛰虫坯户和水始涸。这些物候现象反映了秋季的自然变化和生态环境的特征。

含义

雷始收声指的是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雷声逐渐消失。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转重,因此不再打雷。

雷始收声不仅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它标志着阳气逐渐衰退,阴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含义

蛰虫坯户指的是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洞穴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这一现象反映了昆虫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反应,通过藏匿和封穴来保护自己免受寒冷和捕食者的威胁。

含义

水始涸指的是秋分后降雨量减少,天气干燥,导致河流、湖泊的水量逐渐减少,一些沼泽和水洼开始干涸。

水始涸反映了秋季的干燥趋势,水分蒸发加快,降水量减少,导致水体逐渐干涸。这是自然界中水分循环的一部分,也是气候干燥地区常见的现象。

秋分的三候——雷始收声、蛰虫坯户和水始涸,分别代表了秋季阳气衰退、阴气旺盛的自然现象,昆虫藏匿准备冬眠的行为,以及降雨量减少、水体干涸的气候变化。这些物候现象不仅反映了秋季的气候特点,也揭示了自然界中万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

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传统习俗,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秋分传统习俗:

1. 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说法。由于秋分当天不一定有圆月,后来祭月节被移至中秋节。

2. 竖蛋:

秋分是竖蛋游戏的最佳时机,民间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在桌子上竖立起来,寓意着生活的平衡与和谐。

3.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秋分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通常与鱼片一起煮成“秋汤”,寓意健康与平安。

4. 送秋牛图:

秋分时节,民间会挨家挨户送秋牛图,图上印有全年农历节气和农夫耕田的图样。送图者通常是民间善言唱者,他们会即兴说唱秋耕和吉祥的话语。

5. 粘雀子嘴:

在北方地区,秋分这一天,人们会用面制成麻雀形状的食品,称为“粘雀子嘴”,寓意驱赶麻雀,保护庄稼。

6. 放风筝:

秋分期间是放风筝的好时机,风筝的种类多样,孩子们和大人们都会参与,增添了节日的乐趣。

7. :

秋分前后,一些地区有的习俗,信徒会前往庙宇或道观祭祀,祈求平安和丰收。

8. 做面雀: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用糯米粉做成面团,刻成小鸟的形状,挂在田间,寓意驱赶鸟雀,保护庄稼。

秋分时节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注重“养收”原则,以下从起居、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介绍:

起居养生

早睡早起:顺应秋季阳气收敛的趋势,建议在晚上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

适当“秋冻”: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延迟增添衣物的时间,以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但体质较弱者应避免过度“秋冻”。

饮食调养

滋阴润燥:多食用百合、银耳、雪梨等白色食物,以及葡萄、苹果、石榴等酸味甘润的果蔬,以缓解秋燥。

少食辛辣:减少葱、姜、辣椒等辛味食物的摄入,避免刺激肠胃和耗伤津液。

运动锻炼

动静结合: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如登高、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调动人体阳气,促进气血运行,同时配合静功如站桩、打坐等,达到身心康泰的效果。

情志调养

安神定志:秋季易产生抑郁情绪,应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适度增加户外锻炼、常晒太阳等方式来舒缓情绪。

其他养生方法

穴位按摩:按摩肺俞穴和大肠俞穴,有助于补养肺气,缓解呼吸道和肠道疾病。

叩齿吞津:通过叩齿吞津的方法,强肾健脾,滋阴补虚。

秋分后,天气逐渐转凉,气候干燥,中医认为此时应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以下是一些秋分后调整饮食的建议:

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白色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山药等,这些食物富含水分和维生素,能够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酸味食物:如橘子、柠檬、柚子等,酸味食物有助于收敛肺气,减少秋燥的影响。

少吃辛辣和生冷食物

辛辣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肠胃,耗伤津液,应适量减少。

生冷食物:如生冷瓜果、冷饮等,秋分后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很敏感,应避免食用。

适量进补

温和润燥的食物:如莲藕、芝麻、核桃、猪蹄等,这些食物能够祛寒润燥,保护脾胃。

中药材:如党参、芡实、莲子等,可以用来补脾祛湿,增强体质。

饮食多样化

秋分三候 雷始收声 蛰虫坯户 水始涸什么意思

多样化饮食: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应超过12种,每周超过25种,以确保营养均衡。

均衡摄入: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均衡摄入,建议每天摄入适量肉类、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