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这个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农事活动也进入了繁忙阶段。以下是关于白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详细安排和适合进行的活动。
育苗与移栽
茄果类蔬菜:育苗最好在有地膜覆盖的大棚内进行,使用温汤浸种法凉干播种,精细做畦,播后勤水分管理,以促进全苗壮苗。
绿叶蔬菜:种皮较厚的蔬菜要进行种子处理并浸透水催芽播种,苗床和生产用地要深翻晒白,精细做畦,播后勤水分管理。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白露后气温逐渐下降,蔬菜生长速度减慢,需水量和需肥量也相应减少。应根据蔬菜的生长情况合理浇水施肥,避免过度浇水和施肥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病虫害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残叶,减少病虫害发生。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控制病虫害蔓延。
修剪与施肥
修剪:果树要进行修剪、施肥、采摘等,同时做好病虫防治,不同的果树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对待。
施肥: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复合肥。基肥的施用量应占全年施肥量的60%以上,为果树来年生长和结果打下良好基础。
病虫害防治
加强果园巡查,及时发现并防治果实病害和越冬害虫。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
收获与播种
收获:白露是收获的季节,华北地区秋收作物开始成熟,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高粱、大豆,大江南北棉花开始分批采收。
播种:华北地区秋种即将开始,东北、西北地区冬小麦开始播种,白露的气候特征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农民朋友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措施。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墒情,适时适量灌溉。避免大水漫灌和长时间积水,以免造成根系受损和病害发生。
病虫害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残叶,减少病虫害发生。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控制病虫害蔓延。
繁殖与育肥
水牛:此时是水牛长膘和繁殖的黄金季节,养殖户必须要及时抓好秋膘,及时做好配种繁殖工作。
长毛兔:养兔专业户要着手做好秋繁工作,注意采取保温的措施,以免错过最佳的繁殖季节。
疾病防控
生猪要做好消毒隔离等工作,防止高热症为特征的传染疾病发生。山羊要做好羊痘疫苗预防接种。
白露时节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各类农事活动如蔬菜育苗、果树修剪、经济作物收获播种、畜牧繁殖育肥等都需要合理安排。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合理的田间操作,可以确保农作物和畜禽的健康生长,为来年的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在白露时节,江苏太湖地区会举行盛大的祭禹活动。山西沿黄河一带、苏南、浙北、上海等地也有类似的祭祀活动。
在白露农事活动中,农民需要注意以下气象因素:
1. 昼夜温差大:白露时节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温度可达30多度,夜晚则下降到20多度。这种温差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成熟,尤其是对水稻等作物的灌浆和产量有显著影响。
2. 冷空气活动频繁:白露节气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气温下降加速。农民需要关注冷空气的动向,及时采取保暖措施,防止作物受冻。
3. 多雨天气:白露期间,华南地区降雨增多,且多为连绵小雨。过多的降雨会影响作物的收获和晾晒,增加倒伏和霉变的风险。农民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4. 大风天气:白露时节的大风可能导致作物倒伏,影响产量和质量。农民需提前加固作物支撑结构,防止大风带来的损害。
白露时节,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因地区和作物类型而异。以下是一些主要农作物在白露时节的生长情况:
1. 水稻:南方部分地区的中稻进入收获期,晚稻则处于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白露时节的水稻需要特别注意预防低温冷害和病虫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等。
2. 玉米:玉米大多处于灌浆期至成熟期,籽粒逐渐饱满。此时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农民应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灌溉和施肥。
3. 大豆:大豆处于鼓粒期至成熟期,籽粒逐渐饱满,颜色从绿色转变为黄色或褐色。此时仍需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4. 棉花:白露时节正值棉花的吐絮期,棉花即将分批采收。民间有“白露收棉,手脚不闲”的说法,强调及时采摘的重要性。
5. 果树:柑橘、葡萄、梨等果树需要进行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例如,柑橘需要及时灌溉和树盘覆盖以减少裂果,葡萄则需加强霜霉病等病害的防治。
6. 蔬菜:白露后的天气有利于蔬菜生产,茄果类和绿叶蔬菜的育苗工作正在进行。农民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蔬菜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