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鱼类谨防白露瘟

小编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对于水产养殖来说,白露期间是一个关键的时期,水产养殖动物容易因为环境变化而爆发各种疾病,尤其是“白露瘟”。以下是关于白露期间水产养殖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

昼夜温差大

白露期间,昼夜温差大,水体上下对流加剧,容易导致水体分层和底层缺氧,影响养殖动物的摄食和生长,甚至引起浮头泛塘。

昼夜温差大不仅影响水体的温度平衡,还会导致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变化,增加养殖动物的压力,降低其免疫力,从而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

水质不稳定

白露期间,水质容易波动,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加,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容易发生倒藻,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不稳定是白露期间常见的问题,容易导致养殖动物出现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进而引发各种疾病。保持水质稳定是预防白露瘟的关键。

病原生物生长繁殖快

白露期间,水温适宜,病原生物如寄生虫、细菌、病毒等的生长繁殖速度加快,养殖动物容易爆发各种疾病,如烂鳃病、出血病、肠炎病等。

温度适宜和水质恶化共同创造了病原生物生长的理想环境,增加了养殖动物患病的风险。提前预防和管理病原生物是白露期间的重要任务。

应激反应

白露期间,鱼类容易发生应激反应,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进行杀虫和消毒。应激反应会降低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应尽量选择温和的药物,减少对养殖动物的刺激。

正确投喂

白露期间,建议适当减少饲料投喂量,避免消化不良和浪费,同时添加免疫增强剂和维生素,提高消化利用率。合理投喂不仅能保证养殖动物的能量需求,还能增强其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适时增氧

白露期间,应多开增氧机,避免因降温或池塘泛底引起的缺氧。增氧是保持水体溶氧充足的有效手段,能够减少缺氧引起的疾病,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

消毒改底

定期使用生物消毒剂和改底产品,改善底质,减少病原生物的滋生。消毒和改底能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底质环境,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增氧和解毒

白露期间,河蟹容易因水质恶化而出现软壳蟹死亡,应多开增氧机,减少上下层水温差,同时使用活性菌调节水质,降解水体中的毒素。增氧和解毒能有效改善河蟹的生活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饲料调整

白露期间,河蟹饲料应由粗转精,蛋白质含量提高到32%以上,并补充必要的营养维生素和矿物质。合理的饲料调整能满足河蟹的营养需求,增强其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消毒和应激管理

选择无刺激的生物型消毒剂,使用解毒剂调节水质,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减少水体上下层温差。消毒和应激管理能有效预防虾类疾病,保持水体稳定,促进虾类的健康生长。

营养补充

白露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鱼类谨防白露瘟

加强饲料营养,补充免疫增强剂和维生素,提高虾类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合理的营养补充能增强虾类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白露期间,水产养殖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昼夜温差大、水质不稳定和病原生物生长繁殖快等因素。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如应激管理、正确投喂、适时增氧、消毒改底、饲料调整等,可以有效预防“白露瘟”,保障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

在白露时节养殖水产,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水产动物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

水质管理

监测和调节水温:白露前后,气温和水温变化较大,应定期监测水温,并采取适当措施保持水温稳定,如加深水位或使用加热设备。

保持水质稳定: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溶解氧、pH值、氨氮等,适时换水,并使用水质调节剂改善水质。

饲料管理

调整饲料配方:根据水产动物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控制投喂量:随着水温的下降,水产动物的摄食量会减少,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

疾病防治

预防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白露期间,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易发,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如使用杀虫剂和消毒剂,并定期检查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

增强免疫力:通过内服免疫增强剂和维生素,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日常管理

加强巡塘:早晚加强巡塘,巡查有无缺氧浮头现象,定期测水,及时调整水质。

设施维护:检查养殖设施的完好性,做好防风、防寒工作,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

在白露期间,水产养殖的饲料管理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管理技巧:

1. 调整饲料配方:根据水产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适当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满足水产动物在低温环境下的能量需求。可以添加免疫增强剂和维生素等,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2. 控制投喂量:随着水温的下降,水产动物的摄食量会减少。养殖者应根据水温变化和水产动物的食欲情况,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饲料浪费和水质恶化。在白露前后,投喂量应逐渐减少,每天投喂次数也可以适当减少。

3. 定期投喂:在白露期间,保持饲料投喂的规律性,避免频繁或过少的投喂。建议根据天气和水温情况,制定合理的投喂计划,确保水产动物能够获得稳定的营养供给。

4. 使用免疫增强剂: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和维生素,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这有助于水产动物在应激条件下保持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5. 观察摄食情况:定期观察水产动物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和投喂时间。如果发现水产动物摄食量明显下降,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

在白露时节,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底质水质管理:定期进行改底解毒,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体稳定,防止缺氧和水质恶化。

2. 稳定投喂管理: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合理调整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减少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3. 做好病害防控: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使用温和的消毒剂,预防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4. 强化巡塘管理:增加巡塘频率,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质和养殖动物的异常情况,预防缺氧和疾病暴发。

5. 免疫调节:在白露前后,适时使用免疫调节剂,增强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防御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