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发现的天坑心湖是一种罕见的地质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以下将详细介绍天坑心湖的发现、成因、发育条件及其旅游开发情况。
发现背景
天坑心湖位于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百里画廊”茅岩河风景区,由摄影爱好者在附近航拍时偶然发现,因其形状酷似“心”型,被称为“天坑心湖”。
该湖于2020年3月被张家界资深航拍摄影师发现,迅速在网络上走红,成为网红打卡地。
地理位置和形态
天坑心湖位于茅岩河景区平湖游迴龙观码头的对岸,湖所处位置为自然天坑,与茅岩河通过地下阴河相连。
湖面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湖水四季恒温,碧绿清澈,深度约200米。
成因类型
天坑的成因主要有两种:塌陷型和冲蚀型。塌陷型天坑是最常见的类型,由地下河强烈的溶蚀侵蚀作用导致岩层不断崩塌并达到地表而成。
冲蚀型天坑则是在特殊的地质、地貌与水文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落水洞式或盲谷式天坑,数量较少。
发育条件
天坑的形成需要具备多个条件:连续沉积、厚度巨大的碳酸盐岩层,广泛的连续出露与分布;岩层的水平至平缓产状;低排水基准面和含水层的包气带厚度在50-200米以上;温湿多雨的热带至亚热带气候条件;含水层中存在物质、能量输入与输出功能强大的动力系统。
例如,重庆小寨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之一,其形成就是由于地下河的长年冲刷和溶蚀作用。
旅游规划
2024年,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张家界市经投集团茅岩河公司、海南云锦天旅游管理有限公司三方签署合作开发协议,计划投资1.6亿元建设天心湖旅游度假区。
景区规划用地面积约400亩,建设用地约50亩,分两期建设,包括心塔、心路和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服务设施等。
保护措施
为保护天坑心湖的生态环境,当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拆除湖内的箱桶养鱼设施,确保湖水的纯净。
景区还将设置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间,向全世界展示这一令人惊叹的地质奇观。
天坑心湖的发现是张家界地区地质奇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使其成为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天坑心湖有望成为张家界乃至全球知名的旅游胜地。
张家界天坑心湖的形成原因主要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密切相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石灰岩层厚度:天坑心湖的形成需要足够厚的石灰岩层,以提供天坑形成的空间。张家界地区的岩层属于二叠纪、三叠纪石灰岩,岩层深厚且水平分布,为天坑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2. 地下河的水位:地下河的水位要足够深,以便在岩层崩塌后形成天坑。天坑心湖与茅岩河通过地下阴河相连,湖水由河水、雨水和山泉水等组成。
3. 包气带的厚度: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这有助于岩层的崩塌。天坑的形成需要地下水位较深,包气带的厚度在50-200米以上。
4. 降雨量:降雨量大,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张家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400毫米左右,为天坑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5. 岩层的平整性:岩层要平,从天坑四周的绝壁看,岩层与地面平行,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形成天坑。
6. 地壳运动:地壳的运动会给岩层的垮塌提供动力,促使天坑的形成。地壳的突起运动使得岩层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崩塌,形成天坑。
张家界天坑心湖,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茅岩河风景区,是一处罕见的地质景观。湖的四周林木茂密,峭壁环绕,属于喀斯特地貌。由于地势险峻,少有人踏足,一直保持着原生态面貌。据初步测量,整个天坑深度约200米,湖面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湖水四季恒温,碧绿清澈。从空中俯瞰,天坑湖泊酷似“心”型,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天坑心湖”。以下是关于天坑心湖的传说和故事:
发现过程
发现者:自媒体人周建鑫在2020年3月11日的一次摄影采风中偶然发现了天坑心湖。当时,他正在参加永定区“乡村最美春景打卡擂台赛”,在茅岩河镇仙街河村主任的带领下,前往廻龙观码头附近的天坑湖泊取景。
发现过程:周建鑫在无人机飞至200多米高空时,发现了这个心形湖泊。他将视频和图片上传至抖音,迅速获得了大量转发和关注,使得天坑心湖迅速走红网络。
征名活动
征名背景:2020年4月25日,张家界茅岩河景区为天坑心湖发起全球征名活动,征集活动吸引了大量网友参与,收集到3.8万多条征名留言。
征名结果:最终,景区对征名作品进行了评选,并设立了“最佳命名奖”和“友情入围奖”,以表彰参与者和命名者。
传说和故事
传说:虽然天坑心湖的传说和故事在要求中未详细提及,但它的美丽和神秘性可能激发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想象,形成了许多关于湖的美丽传说和故事。
故事:天坑心湖的发现不仅是一个自然奇观的发现,也成为了当地旅游宣传和推广的重要契机,许多与天坑心湖相关的故事和经历被广泛传播。
张家界天坑心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平衡的维护:天坑心湖作为一个独特的地质奇观,其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需要得到严格保护。任何未经授权的开发活动,如网箱养鱼,都可能对湖泊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进而影响湖中鱼类的数量和食物链的稳定性。
2. 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网箱养鱼等活动可能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湖泊的清澈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外来鱼类的引入可能会对本地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3. 旅游开发的挑战:随着天坑心湖知名度的提升,旅游开发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进行可持续的旅游开发,成为当地和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4. 政策和管理措施:当地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天坑心湖的生态环境,包括拆除非法网箱养鱼设施,并强调旅游开发必须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