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一格的木质龙灯:浙江温州灯板龙

小编

浙江温州的灯板龙是一种独具一格的木质龙灯,以其精美的雕刻、复杂的历史背景和高超的工艺而闻名。以下是对灯板龙的详细介绍。

起源与发展

灯板龙起源于温州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早在南宋年间,温州地区的经济生产、生活各方面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元宵节的灯会活动规模也特别大。

明代时,温州开始出现由多块板凳长短的木板拼接而成的板凳龙,寓意灯光照亮人间,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清朝末年,温州板凳龙开始出现了华丽的装饰,逐渐形成了繁复精美的形式。

文化意义

灯板龙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温州地区民间信仰和文化的体现。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因此舞龙成为祈求平安和丰收的重要习俗。

每年的元宵节前后,灯板龙会进行巡游,由专人演唱参龙调,祝颂吉词,祈求人寿年丰,合境平安。

材料与结构

灯板龙由一条条厚薄不同的狭长木料(俗称“档身”或“档板”)连结起来,板与板的连结处以木雕戏曲人物的座柄为栓。

龙头和龙尾通常用樟木之类的优质木材精心雕刻而成,龙身则装有篝灯和旗杆,杆系三角小旗和铜铃。

雕刻与装饰

每节档板上都雕上楼台亭阁和许多小型圆雕的戏剧人物,整个龙灯有近六十组戏曲剧目,如《牛郎织女》、《白蛇传》、《济公传》、《西游记》等。

雕刻精工,并且描绘上彩,成为彩木雕,入夜灯亮,巡游于村落,灯光映着人物和花鸟,配合整个龙灯,显得更富丽堂皇。

民间信仰

灯板龙的制作和巡游不仅是娱乐活动,更是民间信仰的体现。通过舞龙,人们祈求来年平安、顺利。

每年的元宵节前后,灯板龙会进行巡游,由专人演唱参龙调,祝颂吉词,祈求人寿年丰,合境平安。

民俗活动

灯板龙在温州地区的元宵节期间舞弄,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村民们通过舞龙来庆祝丰收、祈求平安。

灯板龙的制作和表演不仅展示了温州地区的传统工艺,也传承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展览与活动

近年来,温州各地举办了多次灯板龙展览和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例如,2024年2月在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举办的龙灯展,展出了多种形态各异的龙灯,展示了温州非遗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

这些展览和活动不仅展示了灯板龙的艺术价值,也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

国际展示

灯板龙曾多次参加国际展览,如2007年赴法国巴黎参加“中国非遗艺术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对话”展出,展示了温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独具一格的木质龙灯:浙江温州灯板龙

通过国际展示,灯板龙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浙江温州的灯板龙是一种独具一格的木质龙灯,以其精美的雕刻、复杂的历史背景和高超的工艺而闻名。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温州地区民间信仰和文化的体现。通过不断的展览和活动,灯板龙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温州的灯板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浙江温州灯板龙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的详细说明:

历史渊源

起源时间:灯板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朝,兴盛于唐朝,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与龙王和神医的传说:相传,龙王曾因一场大病而虚弱,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一位神医发现龙王鳞片中的蜈蚣,治好了龙王的病。龙王为报答神医,让百姓制作龙灯,每到干旱时舞龙祈雨。

文化背景

象征意义:龙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着祥瑞,舞龙灯成为全国各地祈求平安和丰收的习俗。

制作工艺:灯板龙的制作精细,龙头、龙身、龙尾分别制作,龙身由多块木板连接,雕刻有各种图案和戏剧场景。

民俗活动:每年春节,温州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灯板龙游行,队伍中还有长号、细乐和鞭炮等,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温州灯板龙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民俗活动,其制作工艺和材料选择都十分讲究。以下是关于温州灯板龙的制作工艺和材料选择的相关信息:

制作工艺

1. 龙头、龙尾制作:

由一定规格的薄竹片捆扎编织而成,需要一个主手和三个副手相互配合,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

龙头部分高度在1.5到2米之间,包含眼睛、麟角、耳朵、嘴唇等细节,制作时需要精准匹配,靠的是经验的传承。

竹片与竹片叠加,再用编织带缠绕固定,造型的弯曲要靠手感去控制弧度和力度。

最后是贴肚花,已经搭好骨架布满纱布的龙头,还要在表面贴上各种色彩斑斓、图案精美的凿花纸片。

2. 龙身制作:

龙身由板凳构成,再扎上弧形的龙身,板凳两头钻两个洞,用一根插销就把两张凳连在一起。

每档上都点灯笼,故又有“灯板龙”之称。

材料选择

1. 木材选择:

灯板龙主要使用樟木、榆树等贵重木材精雕而成。这些木材坚硬耐用,适合雕刻精细的花纹和图案。

每节龙身由厚薄不同的狭长木料(俗称“档身”或“档板”)连结起来,档板上装篝灯和旗杆,杆系三角小旗和铜铃。

2. 其他材料:

竹子:用于制作龙头、龙尾的骨架。

白纸:糊在竹架上,绘成龙形。

红烛:点在每档灯笼内,增加节日氛围。

彩旗、铜铃、三角小旗:装饰龙身,增加美观和喜庆。

温州灯板龙在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作板龙:板龙的制作是一项精细的传统技艺,涉及龙头、龙身和龙尾的制作。龙头和龙尾的制作尤为讲究,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通过捆扎和编织薄竹片,形成精美的造型。龙身由多节板凳连接而成,每节板凳上都点有灯笼,夜晚点亮后,龙灯熠熠生辉。

2. 迎龙灯:元宵节当晚,板龙会从老街出发,沿街游行。龙灯队伍通常由壮观的锣鼓队开道,伴随着长号和细乐的吹奏。龙头、龙身和龙尾依次行进,舞者们身着传统服饰,舞姿豪迈,展现出浓厚的民俗氛围。

3. 舞龙表演:舞龙表演是元宵节期间的重要活动,舞者们肩扛龙身,在引领者的指挥下,伴随着锣鼓的节奏,舞出各种阵势。龙灯在夜空中舞动,灯光与龙身的装饰相互映衬,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4. 祈福活动:舞龙活动不仅是一场民俗表演,更是人们祈求平安和丰收的重要仪式。每到一户人家,龙灯都会停留,居民们会准备红包和供奉物品,希望龙能为自己家带来好运。